


雖然相隔千裡、素不相識,山西太原的馬艷飛和湖北武漢的鄭禹,卻種下同樣的種子、獲得同樣的果實:現在,這兩名大學生都因涉嫌巨額詐騙失去人身自由。
他們一度是學校裡的風雲人物。馬艷飛是山西工商學院的明星學生、創業能手,享受專車和專職司機,動輒做『六位數』的生意。鄭禹在他所在的武漢傳媒學院(原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傳媒學院)以出手闊綽著稱。
他們的財富來源,幾乎一模一樣。
太原市龍城刑警隊偵辦馬艷飛案的民警許寧介紹,2015年3月至次年1月,馬艷飛以刷業績、代購等理由,誘騙大學生在分期貸款網站為其購買手機,稱由其還清貸款並付給好處費,在全省各大院校進行詐騙,案件共涉及593名學生、948部手機。以立案時尚未還清的本金計算,涉案金額達453.4萬餘元。手機被低價出售套現,而還款的承諾則大都落空。
幾乎在同一時間,2015年4月至9月間,鄭禹以相同的方式在武漢傳媒學院、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等5所院校實施詐騙。
2016年7月,鄭禹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判決中涉及受害者29人共34部手機,涉案金額22萬餘元。
一些受害者相信,他的犯罪事實未能得到徹查。受害者提供的一份登記表顯示,此案可能涉及兩百多人。
這一數字暫時無法核實。據武漢市江夏區人民檢察院和公安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實際涉案人數確實遠超29人。
這兩個年輕人『掘金』的步伐,跟上了網絡貸款平臺在校園裡擴張的節奏。過去3年裡,互聯網金融在中國成為熱點。市場規模不斷膨脹,利用網貸平臺詐騙的案件也開始出現。
2016年3月,河南大學生鄭德幸利用同學的身份信息,在網貸平臺上套取60餘萬元參與賭博,輸光後跳樓自殺。同年9月,長春破獲的一起詐取大學生身份信息、利用網貸平臺套現的案件,上百名大學生被發展為『黑中介』,涉案人員遍及12個省份。近3年來,類似案件不勝枚舉。
犯罪者付出了自由乃至生命的代價,也為信賴他們的朋友,帶來了長久的痛苦。
受害者至今承受著巨額債務和五花八門的催債手段。還有更多懵懂無知的年輕人仍在跳入這片沒有規則、只有欲望與欺騙的黑暗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