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創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文交流新模式。
13.創新科技合作機制。建立健全政府間科技創新合作及對話機制。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引導企業成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的投入、執行和收益主體,形成骨乾企業先導帶動、中小企業大規模參與的合作局面,並吸引社會力量參與。積極發現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發展的契合點和共振點,引導各類創新主體在沿線國家共建創新平臺,深化產學研合作,鼓勵企業設立海外研發中心。發揮民間組織作用,鼓勵通過青年交往、志願者互派、學術往來與交流等方式,豐富民間科技交往內容,鼓勵民間科技組織廣泛開展各類科技公益活動。探索建設信息絲綢之路。以信息基礎設施為載體,開闢以通信和互聯網產業為抓手的新型國際貿易之路,推動『一帶一路』信息文明的創新與傳播。
14.創新教育合作機制。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跨境教育合作空間,推動教育資源共享,建設智力絲綢之路。圍繞『一帶一路』建設需求,調整優化相關院校的學科及專業設置,推進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教育培訓基地建設。在自貿試驗區設立國際漢唐學院和中國書法學院。允許獲得碩士及以上學位的優秀外國留學生畢業後直接在自貿試驗區工作,完善留學生實習居留、工作居留和創新創業獎勵制度。
15.創新文化交流合作機制。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文化交流新格局。保護和傳承中華老字號,大力推動中醫藥、中華傳統餐飲、工藝美術等企業『走出去』。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開展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工作,開展博物館國際交流與合作,建設以絲綢之路文化為主題的智慧博物館國際合作交流平臺和歷史文化研究交流平臺。依托自貿試驗區開展陝西文物國際展示、國際交流試點。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參與文化產業和文化園區建設。鼓勵民營文化企業健康快速發展。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文藝、傳統知識的普查、保護和合理利用,振興傳統工藝,推進文化創意、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國風秦韻』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建設中影絲路國際電影城等一批文化產業項目,推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藝術精品。依托現有交易場所,在國家政策法規允許范圍內開展文化藝術品交易業務。
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積極推動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減少對文化出口的行政審批事項。拓展藝術品交易市場功能。對完全針對國外外語市場開展出版業務的非公有制企業、中外合資企業給予特殊政策扶持。依托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政策功能,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加快西安國家數字出版基地、西安印刷包裝產業基地建設,創建國家級出版物物流基地。開展文化產品跨境電子商務試點,依托現有交易場所開展文化產品跨境電子交易,鼓勵文化企業借助電子商務等新型交易模式拓展國際業務。試點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模式推動對外文化投資。加強文化知識產權保護。積極推進文化金融改革創新。
16.創新旅游合作機制。深化旅游業資源開放、信息共享、行業監管、公共服務、旅游安全、標准化服務等方面的國際合作,提昇旅游服務水平。允許在自貿試驗區內注冊的符合條件的中外合資旅行社,從事除臺灣地區以外的出境旅游服務。吸引外商投資旅行社在自貿試驗區內設立公司運營總部。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訂旅游合作框架協議、旅游合作備忘錄等整體性協議,合作舉辦國際旅游展會。推動中醫藥健康旅游發展。
17.創新醫療衛生合作機制。發揮陝西醫療資源、醫學教育、醫學科研及區位優勢,在衛生合作機制、重點傳染病防控、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與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建設與人纔培養、傳統醫藥、衛生體制和政策、衛生發展援助、健康產業發展等重點領域,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廣泛合作。允許『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國內中醫藥服務機構在自貿試驗區內投資中醫理療、康復、培訓、宣傳、國際推廣等機構,搭建中醫藥健康養生國際綜合服務平臺。
(七)推動西部大開發戰略深入實施。
18.帶動區域開放型經濟發展。充分利用自貿試驗區的載體和平臺作用,在積極承接外向型產業轉移的同時,將陝西的科技、產業優勢向西部其他地區輻射。培育建設產業集群發展帶,推動關中—天水、新疆天山北坡、呼包銀榆等重點經濟區域協同開放、一體發展,形成西部地區新增長極。聯合西部地區相關省份開展多式聯運,暢通溝通境內外、連接東中西的新亞歐大陸橋國際經濟走廊。建立西部地區聯合對外合作交流平臺,以資源優勢為重點,以資源加工工業為主體,強化國際國內交流,帶動西部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開放戰略實施。加強區域口岸合作,推動陸港聯動,實現口岸功能延伸,提昇對外開放、公共衛生安全保障能力。推動檢驗檢疫部門與地方衛生部門等加強聯防聯控合作,防止傳染病跨境傳播。
19.推動區域創新發展。積極鼓勵自貿試驗區各科研院所與西部地區各類企業合作,推進協同創新。及時總結推廣『雙創』示范、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及知識產權保護的經驗,推動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具有強大帶動力的創新型城市和區域創新中心,培育一批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城市和知識產權強市、強縣。創新軍民融合發展機制,建立軍民成果雙向轉化『人纔池』和『專利池』。建立重點產業專利導航工作機制,建設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聚集區。積極推動國家軍民融合知識產權運營工作,依托國家知識產權運營軍民融合特色試點平臺,探索國防專利橫向流通轉化、國防專利解密與普通專利跟進保護有機銜接、普通專利參與軍品研發生產等機制,促進軍民科技成果共享共用。推動西部地區軍民技術相互有效利用,開展軍民兩用技術聯合攻關,推動產業化發展。
20.促進區域產業轉型昇級。通過自貿試驗區高端產業集聚,促進西部地區優化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創新區域經濟合作模式。以產業鏈為紐帶,促進西部地區在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物流配送等環節的協同配合,支持西部地區企業通過跨區域兼並重組實現產業轉型昇級。
21.構建服務區域發展的人纔高地。率先在自貿試驗區建立健全高層次人纔評價機制、簡化高層次人纔評價認定程序、完善符合條件的外國籍高層次人纔簽證及居留政策等,推動境內外專業人纔雙向流動,為外國籍高層次人纔來陝工作開闢綠色通道,簡化手續,在出入境、工作、停居留等方面提供便利,積累經驗並向西部地區推廣。聯合打造西部優質人纔載體,提昇西部地區高層次人纔發展及創業創新平臺建設水平。建設面向西部地區的高層次人纔綜合服務體系,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