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陝西) 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
2017-03-31 16:28:47 來源:中國政府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四)深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

  7.推動金融制度創新。探索建立與自貿試驗區相適應的本外幣賬戶管理體系,促進跨境貿易、投融資便利化。推動人民幣作為自貿試驗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跨境貿易和投資計價、結算的主要貨幣。拓展跨境電子商務人民幣結算。推行自貿試驗區內跨國企業集團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支持自貿試驗區內符合互認條件的基金產品參與內地與香港基金產品互認。自貿試驗區內銀行可按有關規定發放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

  支持自貿試驗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按規定開展境外證券投資。支持開展人民幣跨境再保險業務,培育發展再保險市場。大力發展自貿試驗區國際航運、國際貿易等重點產業責任保險、信用保險、融資租賃保險。取消對自貿試驗區內保險支公司高管人員任職資格的事前審批,由省級保監機構實施備案管理。支持商業保理業務發展,探索適合商業保理發展的外匯管理模式。

  8.增強金融服務功能。支持符合條件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金融機構在自貿試驗區內以人民幣直接投資設立或參股金融機構。支持符合條件的法人在自貿試驗區內依法設立金融租賃公司、財務公司、汽車金融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支持符合條件的境內純中資民營企業發起設立民營銀行。支持全國性中資商業銀行、陝西本地銀行、符合條件的外資銀行在自貿試驗區內新設分行或營業機構。允許外商投資在自貿試驗區內新設一家合資證券公司。進一步推進內資融資租賃企業試點,注冊在自貿試驗區內的內資融資租賃試點企業由自貿試驗區所在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和同級國家稅務局審核;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探索建立融資租賃企業設立和變更的備案制度、違反行業管理規定的處罰制度、失信和經營異常企業公示制度、屬地監管部門對企業定期抽查檢查制度。

  鼓勵自貿試驗區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為能源、科技、文化、綠色環保等領域企業提供高效優質金融服務。放寬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准入條件。進一步簡化資金池管理,允許經銀行審核真實、合法的電子單證辦理經常項目集中收付匯、軋差淨額結算業務。進一步簡化經常項目外匯收支手續,在真實、合法交易基礎上,自貿試驗區內貨物貿易外匯管理分類等級為A類企業的外匯收入無需開立待核查賬戶。銀行按照『了解客戶、了解業務、盡職審查』的展業三原則辦理經常項目收結匯、購付匯手續。允許自貿試驗區內符合條件的融資租賃業務收取外幣租金。

  允許外資股權投資管理機構、外資創業投資管理機構在自貿試驗區內發起管理人民幣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基金。地方可結合實際,引入社會資本在自貿試驗區內設立多幣種的產業股權投資基金、產業結構調整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和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引導基金,為符合產業導向的企業提供融資支持服務。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為『輕資產』服務貿易企業提供融資便利。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創新供應鏈融資、貿易融資等業務。

  9.建立健全金融風險防范體系。落實風險為本的原則,探索建立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監管機制,強化開展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工作,防止非法資金跨境、跨區流動,切實防范開放環境下的金融風險。

  (五)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

  10.創新互聯互通合作機制。健全政府對話、企業合作、民間互動的多層次、多領域合作機制。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構築全方位立體化開放大通道,建設『一帶一路』交通、商貿、快遞物流中心。創新航空港、陸港聯動發展機制。完善集疏運體系,加密航線航班,增加國際貨運航線航班。在自貿試驗區內組建符合條件的本地貨運航空公司,大力發展空港貨運物流,打造國家航空運輸樞紐。拓展西安陸路口岸鐵路監管功能,推動國際中轉集拼業務發展。提昇中歐班列(西安)輻射能力,推動將中歐班列(西安)納入中歐『安智貿』試點計劃。深入發展多式聯運,引進航運及國際船舶運輸服務等經紀公司。引導多式聯運企業聯盟合作,在設施共享、單證統一、規則銜接、信息互聯等方面先行先試。建設國際郵件互換局(交換站)。加快西安領事館區建設。

  11.創新國際產能合作模式。系統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能合作機制建設。發揮金融對『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的推動作用,地方可根據實際需要,引入社會資本推動設立『走出去』發展引導基金。

  推動合作園區建設。按照開放、共享的原則,加強境外經貿合作區、產業集聚區、農業合作區等建設,開啟『兩國雙園』國際產能合作新模式。

  打造綠色絲綢之路。制定鼓勵綠色消費的經濟政策,落實綠色產品認證制度,建立政府監督、企業自律、公眾參與的環保監督機制。支持自貿試驗區內的企業按照綠色低碳要求和循環經濟理念設計發展戰略、生產流程、營銷模式、企業文化,打造綠色低碳企業集群和國家級綠色品牌企業。鼓勵自貿試驗區內綠色低碳龍頭企業『走出去』,建設國際產能合作綠色產業園區。加強自貿試驗區內重點產業知識產權海外布局和風險防控。

  12.創新現代農業交流合作機制。打造農業領域國際合作交流創新平臺,積極推進國際旱作農業交流與合作,組建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現代農業合作聯盟和全球農業智庫聯盟,拓展在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業態以及節水農業、設施農業、農業裝備制造等領域的國際合作。創立國家(楊凌)農業技術標准創新基地,承擔農業技術標准的制定工作,提昇『楊凌農科』品牌標准的國際化水平。創新中外農業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聯合辦學模式,開展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援外農業技術培訓。支持楊凌示范區片區加快建設國家現代農業國際創新園和『星創天地』。深化農業金融改革創新,允許引進符合條件的國外專業保險公司,開展涉農保險業務。支持建設『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