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建設開放和創新融為一體的綜合改革試驗區
加強制度創新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圍繞深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優化貿易監管服務體系、完善創新促進機制,統籌各環節改革,增強各部門協同,注重改革舉措的配套組合,有效破解束縛創新的瓶頸,更大程度激發市場活力。
(三)建立更加開放透明的市場准入管理模式。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和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制度。在完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的基礎上,對各類市場主體實行一致管理的,進一步優化、簡化辦事環節和流程,對業務牌照和資質申請統一審核標准和時限,促進公平競爭。進一步提高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的透明度和市場准入的可預期性。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清理和取消資質資格獲取、招投標、權益保護等方面存在的差別化待遇,實現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准入清單之外的行業、領域和業務。
(四)全面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保障企業登記自主權,尊重企業自主經營的權利。開展企業名稱登記制度改革,除涉及前置審批事項或企業名稱核准與企業登記不在同一機關外,企業名稱不再預先核准。放寬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條件,有效釋放場地資源。優化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等登記方式。推行全程電子化登記和電子營業執照改革試點。探索建立普通注銷登記制度和簡易注銷登記制度相互配套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開展『一照多址』改革試點。
(五)全面實現『證照分離』。深化『先照後證』改革,進一步加大探索力度。把涉及市場准入的許可審批事項適時納入改革試點,能取消的全部取消,需要保留審批的,按照告知承諾和加強市場准入管理等方式進一步優化調整,在改革許可管理方式、完善風險防范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實行告知承諾的領域。加強許可管理與企業設立登記管理的銜接,實現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在各許可管理環節的『一碼貫通』。實施生產許可『一企一證』,探索取消生產許可證產品檢驗。
(六)建成國際先進水平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借鑒聯合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准,實施貿易數據協同、簡化和標准化。納入海港、空港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物流作業功能,通過銀行機構或非銀行支付機構建立收費賬單功能,便利企業辦理支付和查詢。實現物流和監管等信息的交換共享,為進出口貨物質量安全追溯信息的管理和查詢提供便利。推動將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覆蓋領域拓展至服務貿易,逐步納入技術貿易、服務外包、維修服務等,待條件成熟後逐步將服務貿易出口退(免)稅申報納入『單一窗口』管理。與國家層面『單一窗口』標准規范融合對接,推進長江經濟帶跨區域通關業務辦理,加強數據銜接和協同監管。
(七)建立安全高效便捷的海關綜合監管新模式。深化實施全國海關通關一體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以及『互聯網+海關』等舉措,進一步改革海關業務管理方式,對接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立權責統一、集成集約、智慧智能、高效便利的海關綜合監管新模式。綜合應用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擴大『自主報稅、自助通關、自動審放、重點稽核』試點范圍。深化『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改革,強化綜合執法,推進協同治理,探索設立與『區港一體』發展需求相適應的配套管理制度。創新加工貿易出口貨物專利糾紛擔保放行方式。支持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的企業開展高附加值、高技術、無污染的維修業務。深入實施貨物狀態分類監管,研究將試點從物流倉儲企業擴大到貿易、生產加工企業,具備條件時,在上海市其他符合條件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推廣實施。
(八)建立檢驗檢疫風險分類監管綜合評定機制。完善進口商品風險預警快速反應機制,加強進口貨物不合格風險監測,實施消費品等商品召回制度。建立綜合應用合格評定新機制,設立國家質量基礎檢驗檢疫綜合應用示范園區。在制定發布不適用於第三方檢驗結果采信目錄清單基礎上,積極推進擴大商品和項目的第三方檢驗結果采信。探索擴大檢驗鑒定結果國際互認的范圍。
(九)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產業監管模式。優化生物醫藥全球協同研發的試驗用特殊物品的准入許可,完善准入許可的內容和方式。完善有利於提昇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國際競爭力的海關監管模式。研究制定再制造舊機電設備允許進口目錄,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試點數控機床、工程設備、通信設備等進口再制造。探索引入市場化保險機制,提高醫藥生產等領域的監管效率。
(十)優化創新要素的市場配置機制。完善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允許自貿試驗區內醫療器械注冊申請人委托上海市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生產產品。健全完善更加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人纔成長規律和人纔發展流動規律的人纔認定標准和推薦方式,標准統一、程序規范的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及高效、便捷的人纔簽證制度,吸引更多外籍高層次人纔參與創新創業,為其提供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並按規定享受我國鼓勵創新創業的相關政策。根據法律法規規定,支持持有外國人永久居留證的外籍高層次人纔創辦科技型企業,給予與中國籍公民同等待遇。深化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科技創新板』試點,完善對科創企業的金融服務。支持外資企業設立聯合創新平臺,協同本土中小微企業開展創新成果產業化項目推進。深化推進金融中心與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相結合的科技金融模式創新。
(十一)健全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體系。充分發揮專利、商標、版權等知識產權引領作用,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的全鏈條,提昇知識產權質量和效益。以若乾優勢產業為重點,進一步簡化和優化知識產權審查和注冊流程,創新知識產權快速維權工作機制。探索互聯網、電子商務、大數據等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建立健全知識產權服務標准,完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完善知識產權糾紛多元解決機制。支持企業運用知識產權進行海外股權投資。創新發展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深化完善有利於激勵創新的知識產權歸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