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韓雪梅給徐寶淑的建議類似,直接、不回避,也是教材編寫者——由劉文利教授領導的北京師范大學兒童性教育課題組的核心理念。
針對面世以來遭遇的最大一次教材風波,3月5日,北師大在其官微以4000字長文做出回應。
回應中稱:了解是為了更好的保護,性知識需自然准確地傳遞給兒童。孩子在性健康教育課上能自然、大方地說出生殖器官的科學名稱,年齡越小越自然,而『一些網友和媒體在討論中使用的截圖是不完整的。』
對教材『斷章取義』是很多接觸過這套教材的老師與家長的共同回應。
認真翻閱這套《珍愛生命》教材,不難發現,這是一套有著完整脈絡的小學性教育課本,雖被稱為兒童性教育教材,但其中真正涉及到性的部分不足20%,其餘涵蓋生理衛生、心理健康以及人際交往等多重內容,核心仍是教會孩子珍愛生命。
為什麼不能用生命的通道之類的詞來代替陰道這樣直白的說法呢?
『當一個身體器官的科學名稱都不能從大家嘴裡說出來,這個器官的結構和功能能得到正確的描述嗎?能夠得到很好的尊重和保護嗎?當一個孩子遭受性侵害,他連什麼地方被觸摸都描述不清楚,如何得到有效保護?』
行知學校五年級性教育課教師李明一再對記者強調,北師大兒童性教育課題組的主持者劉文利教授在對教師們進行培訓時,特別指出不回避的一大原因,是因為近年頻發的性侵案。
根據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發布的一份報告,2016年全年媒體公開曝光的性侵害兒童(14歲以下)案例433起,與2015年相比同比增長27.35%。被公開報道的案件中涉及的778名受害者中,7歲以下的有125人,受害者年齡最小的不到2歲。
此外,另有數據顯示,中國每年人工流產多達1300萬人次。在有婚前性行為的女性青少年中,超過20%的人曾非意願妊娠,其中高達91%的非意願妊娠訴諸流產。
無獨有偶,無論是希希學園的創辦人韓雪梅,還是擔任性教育課老師的李明,『性侵』都是他們決定接手性教育這顆燙手山芋的主要原因。
『這幾年,也不知道是怎麼了,我注意到,社會上出現的兒童被性侵的案件頻發,從那時候起,我就覺得,從性教育的角度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是很有必要的。』
按照珍愛生命教材安排的課程進度,每學期只有6節課,因為學校老師人手有限,沒有專門負責性教育課的老師,目前在希希學園合作的14所打工子弟學校中,有10所學校的性教育老師由班主任兼任,其餘4所則由志願者或工作人員擔任,最多的時候,苗穎和韓雪梅一天要轉三個場上課。
大興行知學校的英語老師李明則是兼任性教育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