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過度紮堆誰來解圍?
對於八王墳東站出現的單車『圍城』情況,一位現場志願者分析說,這是因為『來停放的多,被騎走的少』。他告訴北青報記者,很多在車站周邊寫字樓上班的白領住在燕郊,因此下班後,他們會騎共享單車到該車站轉乘公交車。由於該車站運送的乘客較多,因此積壓了大量共享單車。而到了早上周邊的白領上班時,乘坐的公交車停在了京通快速路對面的公交站,人們大多會選擇騎走馬路對面的共享單車。『其實每天停在這裡的車並不是很多,但是進來的多,出去的少,久而久之就「成災」了。』
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隨著共享單車投放量的增加和使用的普及,本市多個交通樞紐和寫字樓周邊都出現了共享單車『紮堆』的情況,像八王墳東公交站出現的情況也並非個例。
針對這種情況,昨天摩拜單車產品研發負責人鄒嘉坦言,目前摩拜單車在運營過程中存在明顯的潮汐現象。比如早高峰大量的車輛匯聚在地鐵等交通節點處,而城市其他地區車輛較少。同樣,有些區域市民需求量大,而有的區域則類似『城市黑洞』,有人騎車過去就很少有人騎過來。
23日,摩拜單車宣布上線『紅包車』,希望通過類似游戲的模式,吸引市民將車輛騎到更需要的地方,完成『任務』可以獲得紅包獎勵。
鄒嘉介紹,之所以設置獎勵,是希望市民能參與到單車運營調度中,從而提昇車輛運轉效率、降低車輛調配管理成本。『簡單說,就是市民將車騎到更加合適的地方就能獲得獎勵。市民能幫助調配車輛,從而動態平衡不同時間、不同地域的車輛供給。』
不過,北青報記者在采訪期間,不少市民和志願者則認為,除了在可能的條件下改善停車條件、引導市民主動合理停車,運營商更應該負起責任,及時調整單車的數量,避免這種紮堆的情況出現。
昨天,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在例行發布會上說,共享單車是城市交通的一個組成部分,在解決最後一公裡的問題上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由於共享單車是新的事物,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吳春耕說,交通運輸部鼓勵支持這種互聯網+交通出行的創新方式,但政府部門要加強規范和指導,企業要承擔管理責任,公眾也要文明出行,從而共同促進共享單車的發展。
文/本報記者屈暢實習記者楊子希朱曉敏
線索提供/郭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