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試驗田,創新求突破
改革試點,就是改革前瞻探路的『試驗田』。改革實踐反復證明,越是難啃的硬骨頭,越要鼓勵大膽試驗、大膽突破,從創新實踐中尋求突破,從群眾中汲取智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試點是改革的重要任務,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隨著改革向縱深推進,改革艱巨性、復雜性、系統性愈加凸顯,對一些攻堅難度大的改革,對既要突破又要創新的改革,更需要采取試點探索、投石問路的方法,通過試點走出困局、打破僵局,發揮試點對改革全局的示范、突破和帶動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以來,多項重大改革舉措,都是通過試點來總結推廣形成的。在2016年,聚焦改革重大任務,就突出抓了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規范領導乾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行為,健全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司法責任制改革等重大試點。並及時總結和復制推廣試點經驗、自由貿易試驗區、群團改革、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推行河長制、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重大改革試點成果在更大范圍推開。
試點,作為改革的重要方法,有助於厘清改革的各項重大關系,探明突破的方法和路徑。特別是全面深化改革進入密集施工期後,改革舉措的輕重緩急、難易程度、推進條件各有不同。各地在推進的過程中,尤其需要掌握步驟和次序,以施工圖方式明確改革舉措的路徑、成果形式、時間進度。
改革試點,可以發揮對於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帶動作用,打通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在一些矛盾問題多、攻堅難度大的涉及風險因素與敏感問題的改革領域,中央定調子、劃底線,地方探路子、創經驗,深耕細作改革『試驗田』,為推進全國面上改革積累了豐富經驗。
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無不來自人民群眾的實踐和智慧。無論改革推進到什麼階段,人民首創精神都不能忽視。這一年,中央注重調動地方、基層、群眾的主動性創造性,取智取法取道於民,既鼓勵創新、表揚先進,又允許試錯、寬容失敗,營造想改革、謀改革、善改革的濃厚氛圍,創造了很多改革創新的生動案例,使改革活力充分湧流。
集成協同,厚積成勢
今天,中國的發展和改革已經高度融合,發展每前進一步就需要改革前進一步,改革不斷前進也能為發展提供強勁動力。改革由單項和局部突破轉向全方位系統設計和整體推進的趨勢更為顯著,改革內涵已由經濟領域全面拓展到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及黨的建設各個領域,國內改革更加深入地拓展到應對逆全球化挑戰、參與全球治理中來。
對照『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是,要推進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為了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中國共產黨人將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這樣的歷史價值和責任擔當,讓全面深化改革義無反顧、砥礪前行。
要肩負起這樣的使命擔當,全面深化改革這項工程必然是極為宏大的。改革越深入,各領域各環節改革的關聯性互動性越強,每項改革都會對其他改革產生重要影響,又都需要其他改革予以支橕。零敲碎打調整不行,碎片化修補也不行,如果只是『線性部署』、『單兵突進』,沒有通盤考慮好先手棋、後手棋,改革難免相互掣肘。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調要樹立改革系統思想,一手抓改革措施的深耕厚植,一手抓新改革舉措的出臺落地,加強各項改革之間的配套組合、前後呼應,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和領域實現改革舉措系統集成,使各項改革舉措不斷向中心目標靠攏,讓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從而推動全面突破,形成整體效應。
特別是在改革的關鍵領域、重點領域,在承擔改革試點任務較多的地方,更是突出改革舉措協同配套,既抓體制創新舉措系統集成,又抓機制創新舉措系統集成,促成改革由點及面、串點成線、積厚成勢。
狠抓督察,落地更要生根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以『施工圖』方式落實改革藍圖,是一個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致千裡的過程。
『改革要抓鐵有痕、踏石留印』,『要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實』,『要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抓落實』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最多的改革方法論。在中央深改組會議新聞稿中,『落實』一詞高頻出現,僅2016年12次會議就強調了100餘次。
全面深化改革,絕不是做表面文章。抓落實,體現在改革方案聚焦更准上;體現在突出查找短板弱項,正視矛盾問題上;體現在面對深層次的社會關系和利益調整敢於動真碰硬上;也體現在緊抓改革配套、明朗改革預期上;更體現在改革落地後的具體『施工』更為細化、深化、實化上,增強操作性,能夠精准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
既往的改革實踐表明,『最先一公裡』暢通、『最後一公裡』斷頭、『上下熱中間冷』、『上下通中間阻』等問題,容易導致改革方案與政策意圖在實踐中流產。特別是,越到『最後一公裡』,各種『中梗阻』對改革的阻滯力也越大,任何跑冒滴漏、虛晃一槍,都有可能使相關改革的成效打折扣,有可能導致改革方向偏離、改革任務落空。
改革推進到哪裡,督察就要跟進到哪裡。推動落實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督察。2016年,改革督察工作被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無比的決心和魄力狠抓督察,確保改革落地生根。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的32次中央深改組會議,至少對改革督察工作提出過十餘次明確要求,並曾多次專題聽取重大改革落實情況匯報,涉及國企黨建、群團改革試點等多項議題。中央改革辦還專門成立督察局,對重大改革任務開展專項督察。
完善中央改革辦、專項小組、牽頭部門和地方各級黨委督察職能,發揮社會和群眾監督作用,做到眼睛向下、腳步向下,上下貫通、內外結合……一年來,中央改革辦的專項督察覆蓋27個中央和國家機關、26個省區市,中央環保督察覆蓋半數以上省份。
改革督察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充分發揮督察在打通關節、疏通堵點、提高質量中的作用,對已出臺的重大改革方案進行排隊督察,既督任務、督進度、督成效,又察認識、察責任、察作風,對發現問題的列出清單、明確責任、掛賬整改。督察抓住重點方案,解剖麻雀,以點帶面,在找准個案問題的基礎上認真分析傾向性苗頭性問題,確保方案的『含金量』不短斤少兩,確保落實管道的『最後一公裡』暢通無阻,不因改革密集出臺而忽視和犧牲改革質量。
匯聚起眾志成城、?力同心的磅礡力量
一切改革的實施,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人民;一切改革的推進,都離不開人民的力量。『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做到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告誡,飽含著責任與期望。
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和明顯成效的同時,也要看到,當前有的部門和地方改革動力不足,存在畏難情緒,避重就輕、避實就虛,致使有的改革方案缺少含金量,針對性、操作性不強;
有的部門仍然存在利益固化的問題,守著自己奶酪不願動,一些重大改革方案仍待破題,有的盡管出臺了頂層設計方案,但在實際部署過程中,落實仍不主動、不積極,細化不到位;
有的部門、有的地方,還藏著自己的『小算盤』,當改革觸及自身利益時,仍不願放棄自己的權力觸角,搶、發『試點帽子』或搞選擇性改革,或拖延改革窗口期,影響了一些需要在全局盡快推開的改革進程;
有的部門、有的地方,仍缺乏改革大局意識,對一些重大改革的政策支持和配套跟進銜接不到位,調整相對滯後,影響了改革推進和實施效果;
有的地方抓落實韌性不足,搞選擇性落實、變通性執行,督察『只拉弓不放箭』,不願動真碰硬,影響了改革措施的落地;
還有的仍未能有效形成『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用人導向,挫傷了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
行百裡者半九十。面對攻堅期、深水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已經擘畫了未來藍圖,指明了正確方向。要維護人民利益,從人民利益出發搞改革、抓落實,在利益多元情況下善於找到最大公約數,提昇改革共識度,增強改革執行力,抓住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從不同群體、社會各界能夠達成共識的環節改起,使改革過程同百姓得到實惠的過程相協同,實現長遠利益的舉措和維護當前利益的做法相銜接。
2017年,注定是在中國大歷史上留下深刻記憶的一年。當前,我們正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必須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按照統籌推進、重點突破的要求,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節奏,精准、務實,不搞花架子,不走過場,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懮,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進一步擴大改革受益面,讓改革真正催活發展的內生動力,讓群眾收獲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凝聚起眾志成城、?力同心的磅礡力量,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與豐厚紮實的實乾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記者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