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焦點要聞滾動**
搜 索
瞭望 :如何將『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推向縱深?
2017-03-07 13:40:47 來源:瞭望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已經給出了明確答案: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努力使各項改革都能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都能滿足人民群眾願望和期待』;

  『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

  『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做到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其根本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改革的頂層設計,到群眾身邊『小事』,無不詮釋出人民利益是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清晰地勾勒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人民至上』和『民生邏輯』的執政情懷。

  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民進、農工黨、九三學社委員,並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參加看望和討論。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時時問需於民,事事問計於民,把人民置於心中最高位置,群眾反映最突出、最集中的問題,就是中國改革發展的根本指向。『以人民為中心』,是改革的『人心標准』,更是執政黨對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呼應民心民意,為改革順利推進贏取新的動力,更展示出改革的信心與決心。

  2016年,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體框架基本確定,四梁八柱已然立起。供給側、行政管理體制、司法、財稅、戶籍制度、央企薪酬、考試招生、農村土地、公立醫院、科技體制、監督執紀……一項項牽涉深層次調整的改革,在頂層設計與著力推動下破題,不斷發力。

  改革為民。去年一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12次中央深改組會議,其中涉及民生相關議題的會議就有9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民生領域文件,涉及扶貧、醫療、就業、教育、養老、社保等多個方面。

  『改革既要往有利於增添發展新動力方向前進,也要往有利於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方向前進。』全面深化改革,始終鎖定民生關切點,緊緊抓住破解民生難題與保持經濟增長的『最大公約數』,讓改革紅利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脫貧攻堅『精准』發力、『健康中國』展開藍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走向深入、產權保護頂層設計完善、房地產調控『一城一策』……2016年,改革瞄准民生領域的『痛點』,逐一破題,精准發力。

  在過去一年間,人們已經開始在方方面面感受到改革帶來的紅利:

  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人;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240萬;棚戶區住房改造600多萬套,農村危房改造380多萬戶;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全年降低企業稅負5700多億元;兒童醫療資源緊張狀況有所緩解,家庭醫生走入尋常百姓家;教育均衡布局逐漸發力,更多的孩子實現『就近入學』;增設巡回法庭,進一步下沈審判中心,方便群眾訴訟;提高低保、優撫、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等標准,為1700多萬困難和重度殘疾人發放生活或護理補貼;身份證異地受理工作進展順利,群眾不必為辦證再受來回奔波之苦……

  從國計到民生,全面深化改革給予群眾的,既有切身利益的保障,也有公平正義的實現;既有發展紅利的共享,也有美好前景的預期。這正是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之後,全面深化改革能夠多點發力、密集施工的深厚底氣。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群眾的『小事情』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大責任』扛在肩上,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持續提供動力。

  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海代表團的審議。新華社記者王曄攝

  2017年,改革將繼續向縱深推進。『以人民為中心』,正是體現了決策者在多元中定主導、在多樣中求共識、在多變中找恆量的執政智慧,將改革目標指向與群眾的意願、人民的利益緊緊相連。

  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將進一步匯聚民意、民心、民智,中央治國理政將繼續鎖定『民生坐標』,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添源源不竭的動力。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

【專題】2017全國兩會

【兩會動新聞】2017年全國兩會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