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兩會特稿:以『工匠精神』鑄就『組團式』教育人纔援藏新輝煌
2017-03-02 13:56:45 來源:中國西藏網  作者:吳建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機遇意識:讓西藏成為援藏教師的第二個『家』

  『我們出發前已做好了吃苦的思想准備,但到崗後感覺就像到了第二個「家」』,這是『組團式』教育人纔援藏教師到崗後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無疑,『組團式』教育人纔援藏是提高西藏自治區教育事業水平的重要平臺,是一項惠及西藏各族乾部群眾的重大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是『十三五』時期要緊緊抓住的重大機遇。

  西藏自治區對於這項工程重大意義的認識可謂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專門下發文件,安排資金2億多元,新建『組團式』援藏教師周轉房800多套,建築面積5.8萬多平方米;受援學校制定詳細接待、安置方案;家具、家電、廚具和日常生活用品的配備;完善各項激勵政策措施,將援藏教育人纔納入援藏乾部人纔管理范圍,建立績效考核評估機制……』說起西藏當地對『組團式』教育人纔援藏的各項保障工作,毛力提司長滔滔不絕地一一列舉,『西藏自治區不遺餘力地投入、精心全面地安排,最大限度滿足援藏教師需求,就是要努力形成推進「組團式」教育人纔援藏工作的強大合力,讓援藏教師能夠安心、熱心、舒心、精心從教。』

  以心換心,以愛博愛。

  來自北京大學附屬中學的首批『組團式』教育人纔援藏教師王文成今年55歲,他現在每天堅持健步走,他說只有強健的體魄纔能在西藏生活好、服務好。

  天津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祖鳳國現任拉薩市實驗小學副校長,他與妻子駕駛私家車幾千公裡到達拉薩,就是想為西藏,為他們的第二個『家』做點什麼。

  就這樣,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奉獻。

  問題導向:以外力促內力形成合力成果初顯

  胸中有丘壑,吐納百萬兵。

   推進『組團式』教育人纔援藏,全面提昇西藏教育的清晰藍圖已經繪就。

  據毛力提司長介紹,按照『合理、可實現、可持續』的原則,教育部直屬高校附屬中小學、援藏省市學校每年選派800名左右教師(包括專任教師和教育管理人員),每10-50名教師組成1個團隊集中對口支援1所中小學,『十三五』期間共計援助西藏20所中小學。同時,每年從西藏幼兒園、中小學校、中職學校選派骨乾教師、校長(園長)和學校管理乾部400人,到教育部直屬高校附屬學校和對口援藏省市學校集中培訓。

  如今,2016年『組團式』教育人纔援藏工作選派和培訓的既定『小目標』已經實現。2016年4月份,88名教育管理人員先期入藏,進行調研和摸清情況,做好專任教師入藏工作;9月份秋季學期開學,799名教師和管理人員到位到崗,410名西藏教師出藏赴內地跟崗培訓。

  同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重點加強以數理化學科為主的內地教師進藏支教的指示,『組團式』教育援藏從方案制定開始,就把加強數理化學科的內地教師進藏支教作為選派的重點。『在2016年已經選派的799名教師中,理科專任教師佔比達68%,在未來的選派中,教育部將指導對口支援省市和直屬高校附屬中小學繼續提高理科教師比例,』毛力提司長介紹道。

  注入新鮮的血液,激活『造血』功能,西藏教育更加煥發生機和活力。

  教育管理人員把新的理念和教學方法帶到受援學校,幫助受援學校初步研究制定了發展定位和思路,幫助完善管理制度。專任教師與當地教師『結對子』,協調與內地學校建立『手拉手』幫扶關系,形成了『一對一』『一對多』的結對幫扶關系。不少學校還通過網絡實現了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真正實現了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兩翼齊飛』。

  面對『組團式』教育人纔援藏取得的成效,毛力提司長說,『教育是個慢活兒,我們一定要遵循教育的規律。下一步,我們一定要再加強調研,走到學校和老師們中去,走到學生中去,聽聽他們的意見建議。這是我們的一項任務,既然做了,就要按照要求把它完成好。』

  立德樹人,正是需要各方都有這樣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需要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滿懷一顆『匠心』,以『工匠精神』讓每一個孩子成為獨一無二的作品。

  不負重托,不負期望。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2017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