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辦公室會同中央紀委辦公廳,再次公開通報幾起典型問題,彰顯了一抓到底的決心,要求各地區將這項工作落到實處。
從『借調教師佔工作人員比重曾高達60%以上,有的借調時間超過20年』,到『用攤派或變相攤派的資金,舉辦節慶活動』,再到『要求下屬企業一年參加會議800餘次,平均每個工作日超過3次』,此次公開通報的典型問題,暴露出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頑疾仍然突出。《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乾規定》的印發,瞄准突出問題,把近年來整治工作的制度要求貫通起來,首次以黨內法規形式制定出臺為基層減負的制度規范,形成鐵規矩、『硬杠杠』,為基層乾部心無旁騖地擔當作為、乾事創業提供有力保障。
作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後一公裡』、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先一公裡』,基層事務繁雜,基層乾部直面群眾現實需求,大事小情都要管。從源頭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再怎麼重視都不為過,取得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
然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就像『牛皮癬』,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繼『打卡』『留痕』『留檔』之類的老問題後,又衍生出『新馬甲』『新變種』。有的地方打著『民生福祉』『留住鄉愁』『城市名片』等旗號搞花架子工程,看似做事,實則作秀;有的地方『牌』滿為患,卻不具備與之相匹配的能力,壓根『扛不動』『兜不住』;有基層乾部反映,一些指標任務下派,省裡給一周時間,到市裡壓縮為3天,縣裡下通知時乾脆要求上午部署工作,下班前就要報材料。如此種種,不一而足,最終只會綁住乾部、脫離群眾,浪費資源、拖累發展。
究其原因,既有政績觀存在偏差、急於造『顯績』的問題,違背常識和乾群意願,讓基層乾部無謂勞動;也有責任心缺失、習慣動動嘴提要求的毛病,變層層落實為層層甩手、層層加碼,基層一線只能疲於應付、照抄照搬;更有慣性思維、路徑依賴的短板,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新任務,除了頻繁折騰基層,不知道如何推動工作。
為基層卸下不必要的負擔,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必須標本兼治,而且越往縱深推進,越要健全長效機制。《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的相關部署、《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乾規定》中的具體要求,都是在用改革創新的辦法為基層減負,把經過實踐檢驗、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固化下來上昇為制度規范,並著眼於破解難點、堵點問題提出硬舉措,劃界限、明權責、定規矩,以一系列禁止性、限制性規定倒逼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提昇。
為基層減負的目標是實乾實效,減負的同時強化賦能,推動資源、服務、管理向基層下沈,為基層乾事創業留足空間。廣大基層乾部主動擔當作為,多出實招、辦實事,著力解決老百姓的急難愁盼問題,纔能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跑出加速度、乾出新業績。 (經濟日報 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