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打造一個負責任的AI,讓人工智能更安全地賦能產業發展
2023-11-10 15:53:52 來源:潮新聞  作者:林曉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圓桌論壇暢談人工智能助力產業發展潮新聞記者倪雁強攝

  如果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有個『熱搜榜』,『人工智能』定是火了10年的最熱詞之一。

  從每個論壇繞不開的頂流ChatGPT到場館裡巡檢的智能機器狗,今年的烏鎮峰會,AI還在昇溫。

  過去一年,人工智能在技術、產品、應用等各個層面,都以『周』為迭代速度向前突進,以超出人類想象的速度持續進化。帶著想象,也有不安。人們在烏鎮再次討論起AI,它和人類的關系究竟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與之相處?在交流碰撞的火花中,我們或許能獲得一些啟發。

  重塑

  『人工智能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流行詞,而是正在重塑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在人工智能賦能產業發展論壇中,阿拉伯信息通信技術組織秘書長本·阿莫說。

  1950年圖靈最早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他在論文中直截了當地提問,『機器是否可能具有人類智能?』開創了人工智能領域的先河。今天,生成式人工智能不斷取得突破,展現出強大的生成創造能力,開始湧現出『智慧』,而這是一種重構性的變化。

  人們顯然發現人工智能更聰明了。就像聊天機器人ChatGPT,它能理解我們的問題和指令,能夠結合上下文的語境給出回答,並且能夠處理文字、圖片等多種信息,現在它不僅能在搜集、處理資料的時候幫上忙,甚至能寫出各類像模像樣的文學作品。在這屆烏鎮峰會上,2023『直通烏鎮』全球互聯網大賽人工智能(大模型及數字人)專題賽決賽上,京東言犀多模態大模型、達觀曹植大模型、星蝠科技大模型等10個項目同臺競技。極高量級的算力、龐大的數據資源讓以大模型為代表的AI技術飛速發展,令人驚嘆。

  同時,這些人工智能已經注入經濟社會的各個支脈。在『互聯網之光』博覽會的未來生活數字體驗區,觀眾可感受智能駕駛的便利、建立自己的3D數字人分身、體驗人工智能在智慧教育中的運用……生活的各個場景都與人工智能相關。

  現階段,人工智能技術正處在量變引發質變的關鍵節點,從流行到重塑,開始滲透千行百業。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也談到,GPT大模型的誕生代表著通用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的到來,是真正的智能湧現。人工智能大模型已經從感知進化到了認知,能夠理解文字、語言,作出分析、規劃,傳統算法將被代替。未來在自動駕駛、機器人控制等很多重要領域,大語言模型都會大顯身手。

  人類是AI的塑造者。站在新技術降臨的黎明,我們真切感受到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的深刻重構,也開始思考技術的更多側面。

  追問

  在人工智能的交互界面上輸入問題或需求,幾秒內,我們就能獲得豐富的信息回應,許多人停留於贊美效率,享受這樣『被解放』的體驗。

  但是,與會的互聯網代表都在追問更多——你是否想過這些數據的來源?誰投喂了這些AI,生成的數據是否真的客觀、中立且真實?

  我們應該留意數據本身的質量。『人工智能以大量數據為基礎,但數據的生命周期涉及數據采集、傳輸、計算、存儲、利用、消亡等方方面面。如果數據安全、可信沒有做好,那麼基於數據的人工智能就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使用錯誤的數據去訓練人工智能,一定會產生錯誤導向。』伏羲智庫創始人、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清華大學互聯網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曉東反復提醒,如今人類每年產生大量的數據,各種各樣的數據充斥在一起良莠不齊,所以人工智能本身的安全和治理非常重要。

  11月9日,人工智能賦能產業發展論壇上,與會嘉賓討論的不僅僅是追趕風口,賦能產業應用,聊得更多的是安全和治理。機遇和風險是技術之刃的兩面,隱私風險、數據偏見、倫理失范……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不可避免,那我們又能做些什麼?

  『我們要構建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思科大中華區副總裁、安全事業部總經理卜憲錄在討論中強調。如何保證數據采集合法,如何保證用戶隱私,如何保證數據可信,如何保證可信數據都能被合理利用……以上種種,都涉及整個數據生命周期的安全與可信。作為全球領先的網絡解決方案供應商代表,卜憲錄分享,思科已經圍繞透明度、公平性、問責制、隱私、安全性和可靠性展開風險的排查和控制,作為責任主體的企業更應該參與制定相應的AI框架。

  『為AI制定框架是兜住底線,我們也應該反觀自身,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和素養理解並規范它們。』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網絡中心副主任李星認為,發明技術的智慧,把握技術發展的智慧我們應該同時具備。他多次提及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和素養問題,『現在很多人都是「人工智能時代的移民」,我們應當培養更多的年輕人成為人工智能時代的「原住民」,具備更高的知識素養,能夠正確地看待它、理性地使用它。』

  技術的發展基於倫理、安全,來到烏鎮峰會人們對此不斷追問。安恆信息首席技術官劉博深有同感:『在10年前,網絡安全產業相對沒有那麼受大家關注,整個行業的體量還是比較小的。這10年是網絡安全產業蓬勃發展的10年。』劉博覺得,烏鎮峰會的舉辦,讓人們關注到更多的網絡安全問題,這對於他所在的行業而言同樣意義巨大。

  希冀

  『打造一個負責任的AI』——人們對這一具備顛覆性力量的技術滿懷希冀。

  智能治理問題、倫理問題、安全問題……提及治理問題,與會代表們不約而同談到了『全球視野』——並不是一方就能解決所有問題,讓AI『負責』需要各個國家與不同利益主體之間,構築通力合作的機制。

  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這種共識,這種共同認可的治理框架和准則。

  同樣在人工智能賦能產業發展論壇上,來自企業、研究機構、國際組織等各方的代表,共同發布了《發展負責任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究報告及共識文件》。這套56頁的文件,是此次發布的標志性成果之一。

  文件裡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態勢,對經濟社會、科學研究帶來的機遇,以及在安全與倫理等方面的挑戰,全面梳理了全球主要國家、地區、組織以及產業界面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的努力,匯總了產業界在金融、交通、教育等14個應用場景的相關案例,提出發展負責任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十條共識。

  『許多人工智能領域的應用與社會、文化息息相關。比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基於不同國家和文化,生成的內容服務於不同文化的人民。然而許多人工智能產品都面向全球提供服務,這個時候,必須遵守不同的監管框架。因此,不同區域監管框架之間的接口與互操作性對全球化至關重要。』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人工智能倫理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曾毅多次呼吁創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網絡。如今,共識形成,各方攜手,朝著推進構建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模式的方向,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技術與人性,在這裡同時閃耀。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