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
高質量發展做大『蛋糕』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五個方面的特征,其中之一便是:『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
讓14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追求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是對世界之問、時代之問的中國回答。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共同富裕首先是富裕,然後纔能共同,如果沒有生產力的高度發展,共同富裕就可能變成空中的樓閣,這就是說我們要推動高質量發展。

今天的中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新能源汽車、光伏產量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培育了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移動通信網絡……

探路共同富裕
浙江『優等生』先行先試
富裕是各國現代化追求的目標,但中國式現代化追求的,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要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既要打攻堅戰,更要打持久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先在局部進行探索,待取得經驗之後再把試點做法推廣,這也是中國改革發展的特殊路徑。
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正式發布。地處東南沿海的浙江,這個中國經濟發展的『優等生』,以高質量發展為引擎,開啟了為全國共同富裕探路的新征程。
『地瓜經濟』向外謀發展
『畝均效益』向內拓空間
一家總部位於桐鄉的玻纖織物生產商9年前就布局海外,依靠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成了行業內的『隱形冠軍』。
浙江人把這樣的企業比作『地瓜』,企業在國內外延伸的產業、開拓的市場就是『地瓜的藤蔓』。早在20年前,《之江新語》中對『地瓜經濟』就做出了精彩的描述:『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為的是汲取更多的陽光、雨露和養分,但它的塊莖始終是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擴張最終為的是塊莖能長得更加粗壯碩大。』

在高質量發展中奮力推進共同富裕,除了持續向外部空間謀發展,也必須向內部空間要效益。

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人均耕地0.3畝,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約五分之一,自然資源人均擁有量更是全國倒數。在資源能源要素的約束條件下,如何破除『成長的煩惱』和『轉型的陣痛』?海寧邁出了探索的步伐,最終形成了以『畝均效益』為核心的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

早在2006年,善於精耕細作的浙江人就將『畝產』這個農業詞匯用到了工業領域。此後,『畝產效益』逐漸演變為內涵更為豐富的『畝均效益』。

在海寧的這套『畝均論英雄』的評價體系中,涵蓋了畝均產出、畝均稅收、單位能耗、單位排放、研發支出、全員勞動生產率六個大項指標。不再是簡單地以規模為王、唯『量』論英雄,而是以單位產出為王、靠『質』論成敗。在這個『指揮棒』的引領下,海寧企業真正走上了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如今在浙江,從縣市到省級,『畝均論英雄』已經成為一項制度創新系統工作。2022年,浙江全省規上工業畝均增加值較2017年累計提昇71.4%。

『擴中』『提低』,分好蛋糕

2022年初,《浙江省『擴中』『提低』行動方案》正式發布。在全國率先劃定了中等收入群體的『門檻』,即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萬元。在產業經濟發達的浙江,技術工人是構建共同富裕『橄欖型社會』的主力軍,也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重點。在臺州,為了提昇企業參與的內生動力,企業給工人漲工資,政府給企業獎勵,真金白銀地補償企業的人力支出成本。而對於高技能人纔,臺州拿出了更高的禮遇。

阮玲斐,在縫紉設備行業工作了30多年,只有初中學歷的她從最初的車間一線女工,成長為手握17項國家專利的『業務大拿』。作為中國縫紉機械協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參與制定行業標准。憑借專業技能,阮玲斐相繼獲得了浙江省首席技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浙江工匠等榮譽稱號。

浙江新順發縫紉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質部部長阮玲斐:浙江工匠入選了以後,得到60萬元的房票,碩士生、博士生、專家級別的有這個待遇。技術工人,我真的沒想到,所以這也很意外。
既要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也要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浙江把一些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鏈、生產加工環節布局到農村、社區,利用黨群服務陣地、閑置土地、房屋等創辦了『共富工坊』,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增收。

促進共同富裕,就要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初次分配主要靠市場力量,側重效率;再次分配主要靠政府力量,追求公平;第三次分配則主要依靠社會力量,強調慈善。

2022年,溫州鹿城區民政局打造數字化系統,只需指尖輕點掃碼,就可以隨時隨地完成捐助,其中的一大亮點就是推出『慈善積分商城』。

政府以善款百分之一的財政資金作為配套,設置慈善積分兌換體系。積分可累加、可兌換貨物,還可作為評選等禮遇服務的重要參考依據。
共同富裕全國一盤棋
先富帶後富,攜手共富路。區域協調發展,正是要探索與西方國家不同的現代化道路,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促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行穩致遠。

黨的十八大以來,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深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層次和水平邁進;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速連續多年高於東部地區。東部與中西部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比分別從2012年的1.69、1.87縮小至2022年的1.50、1.64,東西差距持續縮小,區域發展的協調性逐步增強。
人類文明進步的旅程中,中國人用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創造了世界矚目的中國式現代化,開創了人類文明的嶄新形態。在這條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上,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將以共同富裕揭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