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歷史和全局的高度,將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上昇為重大國家戰略。十年來,從國家到沿江省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萬裡長江,浩蕩東流,澤被南北兩岸。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對長江念茲在茲,是因為『長江病了,而且病得不輕』。為了診治『長江病』,習近平總書記走遍長江的上中下游,先後主持召開三次座談會。從明確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到重點闡述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五個關系』,再到賦予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的新歷史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為長江經濟帶的發展掌舵領航、把脈定向。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這一新思路,讓沿江各地發展理念發生深刻變革。淘汰落後產能,關改搬轉各類化工企業、『散亂污』企業超過11萬家,長江沿岸『化工圍江』的困局得以破解。嚴抓城市污水排放,長江經濟帶累計建成6.62萬公裡污水管網。
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沿江各省市統籌協調,下好一盤棋、共護一江水。
在上游,四川、貴州、雲南三省建立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共築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在中游,江西、湖南、湖北三省建立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合力抓好湖泊濕地管理保護和生態修復。
在下游,長三角三省一市共同啟動水環境綜合治理9個重大項目建設,浙江湖州的水下森林建設,讓太湖生態逐步修復。僅2021年,長江兩岸就完成營造林1786.6萬畝,從高空俯矙,長江『綠帶』愈加明顯。長江保護修復攻堅行動接續推進,著力解決長江面臨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十年禁漁』讓長江又『熱鬧』起來,赤水河魚類資源量達到禁捕前的1.95倍,以魚類為食的江豚也時常現身。2021年,長江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為97.1%,乾流水質連續兩年穩定達到Ⅱ類,沿江城市濱水空間重新回歸百姓生活。
生態優勢激發新動能,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湧現。
在重慶,果園港借力綠色智能港口,打造昇級為長江上游聯通全球的『中轉站』,成為內陸開放新高地。
在湖北,長江新區和經開區不斷加強技術攻關。這家企業生產的電子級磷酸是芯片制造的重要輔助原料,過去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在安徽,當地正構建從衛星制造到應用終端的空天信息產業鏈。
在江蘇,堅持創新驅動,一批優勢產業集群加速成長。2021年,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數居全國第一。
截至2021年底,長江經濟帶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3.02萬億元,同比增長8.7%,是我國增長速度最快的區域,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從47.7%提高到50.5%。長江流域已成為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進入新發展階段,得到休養生息的母親河正奔湧蓬勃生機,一路向前,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 港星遇襲被砍三刀急送醫 砍完發現砍錯了2022/09/03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體怎麼回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