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尋根:在工業遺存中觸摸城市歷史
2015年,王安在早已閑置廢棄的沈陽飛輪廠老廠房前踱步。在別人眼中,這裡紅磚殘、窗戶破,與周圍的繁華格格不入。但在從商十餘年的王安眼中,這裡是事業的新起點。
彼時,隨著工業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沈陽市鐵西區一些工業遺產迎來新的契機。原沈陽鑄造廠被改造成中國工業展覽館,約30米高的鑄造車間被保留下來,巨大的衝天爐被架在半空中,保持著『一傾如注』的姿態,濃郁的工業風讓人震撼。2012年5月開館後,這裡就以1.3萬餘件的豐富藏品,真實再現工業生產的原始場景,深刻記錄勞模精神的厚重歷史,受到人們的青睞,平時接待的參觀者不斷。
而沈陽重型機器廠整體搬遷後留下的二金工車間,則被改造成1905文化創意產業園。沈寂已久的老廠房辦起了犀牛市集,各類精美手辦、IP衍生品、非遺手工制品,吸引年輕人聚集。
王安嗅到了其中的『商機』。『老廠房改造成本相對較低,而且靠近城市中心,區位優勢好。』王安說,以沈陽飛輪廠為例,這裡生產的『白山』牌自行車,與『鳳凰』『永久』一起成為幾代中國人青春的記憶……
2016年7月,經過王安對沈陽飛輪廠的精心改造,奉天記憶文化創意產業園完工。漫步在這個兼具民國風格和大工業生產風格的文化街區,時光交錯切換,陳舊的紅磚老廠房被加固保留,各式自行車零件成為『向導』,靜靜地介紹著這裡的歷史。
文創園裡,既有轟趴、酒吧、燒烤等商業主體,還有城市書房、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等文化設施。人們可以在觀賞各式各樣工業老物件中回憶過去,也可以在享受現代化商業中體驗生活的閑適。
『我們探索的是商業+文化,讓不同的業態融合發展。』王安說,幾年下來,奉天記憶文化創意產業園內商家入住率達95%,成為都市人休閑娛樂的好去處。他也由一個文化產業領域的『門外漢』逐步蛻變為行家裡手,不斷探索新的模式。依托老廠房、舊宿捨、廢棄鍋爐房,通過改建賦能打造成為體育創意街區、青年藝術培訓基地、兒童游樂場所、特色餐飲一條街……王安的路子正越走越寬。
遼寧社科院研究員張思寧說,沈陽是工業遺產的『富礦』,改造不僅要讓一座座老廠房不再『沈睡』,更要變成有體溫、有人文氣息的新生命,重新融入城市建設和人們生活之中,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和王安一樣,越來越多人加入到續寫工業遺產新生命的創意中。2018年,鐵西區按照『留修改擴』原則,引入萬科集團整體運營紅梅味精廠舊址,後者修舊如舊,重現歷史,並且注入諸多文藝業態。如今,這裡已是文藝愛好者的樂園,市民白天可以看展,晚上可以到地下的原料庫Live House,聽『痛仰』『野孩子』『康姆士』等知名樂隊的現場音樂。曾經的發酵廠和味精車間,也被改造成發酵藝術中心和味覺博物館,吸引眾多游客前來嘗『鮮』。
目前,沈陽市鐵西區70萬平方米的工業遺存,已開發45萬平方米,建設了紅梅文創園、奉天記憶文化創意產業園、奉天工場等11個文創園。在開發利用中,鐵西區還根據工業遺存的特點和產業發展需要,摸索出『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整體開發運營』『團隊經營+政府服務』等模式,讓一個個閑置的地標變廢為寶。
- 多彩民俗迎端午2022/06/04
- 北京冬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成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