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港澳臺
搜 索
贛州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2020-12-22 16:00:0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自從江西贛州南康格力小鎮今年7月份開工,項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何鵬鵬就一直在工地上忙碌。格力智能制造基地落戶帶來了索菲亞、大自然等一批大灣區優質家具家裝企業和配套企業,何鵬鵬說,『小鎮投產後,千億級體量的「南康家具」將昇級為國內領先的泛家居產業鏈新平臺』。

  同樣忙碌的,還有返鄉興業的東莞訊康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逢春。新基建方興未艾,訊康電子的網絡變壓器、5G濾波器產品供不應求,他們在贛州經開區新上的生產線9月份投產後,三班倒都搞不贏。楊逢春說,自己一周在東莞和贛州間跑好幾個來回。

  隨著今年6月江西省政府出臺《關於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若乾政策措施》,贛州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按下『快進鍵』,一批協同發展項目『次第花開』。

  『贛州與粵港澳大灣區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產業相連,是大灣區聯動內陸發展的直接腹地。』贛州發改委副主任馬曉聰介紹,贛州常年有200萬人在大灣區城市就業創業。在他看來,深度對接融入大灣區,既是贛州全市脫貧後鞏固脫貧成果、獲取接續動力、增強『造血』功能的現實路徑,也是贛州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形成與之相匹配的城市體量、經濟實力和輻射帶動能力的迫切需求,『僅7月份以來,市領導就5次帶隊到大灣區進行對接』。

  贛州對接融入大灣區,呈現出良好態勢。

  一方面,基礎設施加速互聯互通。

  在贛州國際陸港,一列滿載進口木材的列車緩緩駛進貨場。這批以鐵海聯運方式運抵的木材,檢疫檢驗合格後將分撥至南康及周邊縣市。贛州港是廣州港、鹽田港、大鏟灣港的內陸腹地港,經過6年多的運行,已與大灣區港口實現『同港同價同效率』,並從最初的木材進境口岸,擴容為汽車整車、肉類進口指定口岸。今年截至10月,這條『出海通道』已開行深贛歐班列200列,完成跨境電商300多萬票。

  與『出海通道』的擴容齊頭並進,贛州加快建設贛深高鐵、大廣高速復線等陸路通道,拓展至香港、澳門、珠海、佛山等地空中聯絡線,構建融入大灣區2小時經濟圈立體化交通網絡。

  另一方面,優勢產業協同穩步推進。

  8月20日,贛州『三南(龍南市、全南縣、定南縣)』園區一體化暨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電子信息產業合作推介會在深圳舉行。作為承接大灣區產業最前沿的龍南經開區,一舉拿下230億元簽約額。

  『2018年以來,贛州共引進大灣區內資項目428個,佔所有內資項目的47.45%;引進大灣區外資項目110個,佔所有外資項目的71.9%。』贛州商務局四級調研員張衛東介紹,贛州圍繞贛粵電子信息產業帶、新能源汽車、現代家居、鎢和稀土精深加工、生物醫藥、紡織服裝等主導產業,積極承接優質產業轉移。贛州還主動對接『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和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建設,高標准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贛州經開區在全國率先開展的區塊鏈城市治理等創新成果,已在大灣區部分城市落地應用。

  雙方產業深度交融態勢明顯,共建共享生態文明成果方面也不斷取得新進展。

  在龍南市出贛入粵高速入口,滿載蔬果的卡車不斷駛入。龍南水利局局長蔡立寧說,龍南實施最嚴格的河長制、林長制,確保優質農產品輸送粵港。而在高速的相反方向,則是為數眾多的旅游車輛。這些來自大灣區的游客,或為體驗龍南、安遠的客家圍屋文化,或為參加瑞金、興國的紅色研修之旅,或為感受崇義、上猶的綠水青山。上猶縣一直有著贛州後花園的美譽,現在當地把目標對准了建設大灣區休閑度假後花園,開展全域景區化建設。陽明湖每周舉行的路亞垂釣比賽已成為知名旅游品牌,上猶文廣新旅局局長曾德坤告訴記者,『其中很大一部分參賽選手和游客都來自大灣區城市』。

  『未來,贛州將按照建設革命老區與大灣區合作樣板區、內陸與大灣區雙向開放先行區、承接大灣區產業轉型創新區、大灣區生態康養旅游後花園的「三區一園」定位,努力打造跨區域合作高質量發展的典范。』贛州市市長曾文明說。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