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9日,臺灣青年韋禮安在峰會上分享個人經歷。新華社記者陳旺攝
新華社福州10月29日電(記者 鄧倩倩) 29日,作為第九屆海峽青年節主旨活動的海峽青年峰會在福州開幕。本屆峰會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在上海、臺北、廣州、成都、武漢、臺州、臺中等地設置分會場,來自兩岸的500多位嘉賓和觀眾參加福州主會場活動。
峰會以『和衷共濟·青年力量』為主題,邀請在大陸同心抗疫的臺胞、投身鄉村振興的臺灣『新農人』以及融入大陸發展新格局的臺青們,分享他們的奮斗故事和心路歷程。
來自臺灣花蓮的施筱筱2020年入職福州『臺陸通』服務平臺,為在陸臺胞的生活提供幫助。今年3月,在她的提議下,『臺陸通』特別開放臺胞接種新冠疫苗線上預約通道,幫助臺胞對接醫院。
『目前我們已經組織陪同685名臺胞成功接種兩針疫苗。』施筱筱說,『這是一份很有意義的職業,能夠通過自己的力量幫助臺灣同胞,還結識了很多朋友,很有成就感。』
身為『臺二代』的林書任則選擇了一條不尋常的人生路。他從北京大學博士畢業後,主動紮根大涼山,推廣油橄欖種植和相關配套產業,成為一名『新農人』。
林書任說,看到父親10年來通過發展橄欖油產業帶動大涼山6200多戶民眾增收3倍以上,他也想有所作為。『特別是在鄉村振興的大環境下,這份產業兼具經濟和社會效益。當家人或是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青年也應該站出來幫忙承擔一些事情。』
作為浙江大學醫學院高層次引進人纔的臺籍教授許志宏對臺灣青年說,要對歷史和當下格局有清楚的認知,所有在臺灣的中華兒女不應該也不能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缺席。
『我們不應該辜負這個時代,在陸臺胞要發揮橋梁作用,增進彼此的了解,抓住非常良好的發展機遇。』許志宏說。
峰會還發布了兩岸青年鄉建鄉創的優秀實踐案例,展示臺灣青年參與鄉村振興的匠心之作。最後環節連線臺北分會場,共同探討新時代新機遇下兩岸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海青節期間,福州市還舉辦兩岸文化交流周、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等活動,並面向臺灣青年發布1200多個優質就業崗位,推出公共租賃住房等相關政策。自2013年以來,海青節已累計吸引近3萬名兩岸青年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