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二波疫情,似乎正在臨近!
10月28日,法國宣布將於10月30日再次啟動全國封鎖政策,至少持續至12月1日。同一天,德國宣布,將從11月2日起至11月底在德國全境實施包括關閉大部分公共設施、餐飲娛樂場所以及限制個人出游等在內的多項措施。對此,德媒稱之為『事實上的封城』。
張伯禮院士不久前作出判斷:『從全球范圍來看,第二波疫情已經到來。』眼下,境外疫情大流行正在加速,國內零星散發和局部聚集性疫情時有發生,這讓很多人重新提高了警惕。
怎麼看?無須過度恐慌。一來,第二波疫情並非『事發突然』。事實上,國內外專家已一再強調了其發生的風險性。二來,我們早已『武裝』起來。與疫情對決大半年來,各地各部門已積累豐富經驗,公眾防護意識和能力早已今非昔比,此外檢測能力提昇,疫苗加快研發,人類對新冠病毒的認識更為充分——我們完全有能力、有底氣應對新的風險挑戰。
當然,平常心絕不等於掉以輕心。要看到,我們仍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這意味著,疫情防控始終是第一位的,必須始終繃緊這根弦,容不得半點麻痺大意。要看到,秋冬季新冠疫情與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極易形成疊加風險,再加上新冠病毒不斷變異,防控難度不降反增,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任何一項比賽,賽程越長,越考驗韌勁、耐力。近段時間,我國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平穩,公眾的思想或許有所松懈。基於此,我們更要從內心深處『拉響警報』,更要時刻高度警醒、警覺,更要以強烈的懮患意識、底線思維全力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
怎麼乾?至少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一為『備』。有備則無患。圍繞秋冬季這一高風險期,各地各部門務必做好人力、物資、組織協調等各方面充分准備。尤其要狠抓組織領導,確保每一方面、每個環節、每一網格都有人管、管到位。二為『固』。禍患常積於忽微。細微之處體現治理水平,毫末之間影響工作成敗。所謂『固』,就是要全面梳理排查薄弱環節,堵塞工作漏洞,盡快找准、補上每一個『針尖大的窟窿』;就是要進一步落實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策略,更加嚴格縝密地抓好重點環節、重點場所、重點人群及重大公共活動疫情防控等工作,因時因勢、優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三為『實』。『實』指向作風,各地各部門要馳而不息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把疫情防控各項工作落細落小落具體,以細之更細、實而又實的好作風,把疫情防控網絡紮得更牢、織得更密。
此外,對個人來說,自覺加強自我防護依然是最佳的應變之舉。正如專家提醒,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要繼續堅持。只要每一個個體保持『防護模式』,就能將風險降到最低。
『天下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實踐早已證明,增強懮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是我們戰勝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面對全球第二波疫情,把風險估計得更充分,把措施准備得更周全,從容應對、萬夫一力,我們必然能再戰再勝、履險如夷!
(廣州日報評論員夏振彬)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方正:築巢引鳳棲 園區添活力2021/10/29
- C羅發文確認喬治娜懷上雙胞胎 他已有4個孩子了2021/10/29
- NBA球員年收入排名出爐 詹姆斯居首 前十名都有誰?202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