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執政黨每年至少召開一次的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下周初將在北京登場。觀察人士認為,重頭戲之一將是『十四五』規劃,這一規劃事關中國未來五年乃至更長遠的發展。按照慣例,明年『兩會』通過後,『十四五』規劃將正式實施。
通過制定五年規劃(2006年以前稱『五年計劃』),中國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確立遠景目標和發展方向。從1953年起,除個別年份外,中國每五年都有一份相應的發展規劃。制定規劃,實現規劃,再制定新的規劃……五年規劃好像是時間軸上的刻度,見證中國經濟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世界也可從中預測中國未來的走向。
像中國這樣,數十年一以貫之,通過一個又一個首尾銜接的中長期規劃,引領國民經濟和社會平穩有序發展,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並不多見。這種做法符合中國實際,是中國國家治理的特色和亮點,體現出一個廣土眾民龐大國家形成共識、制定目標以及凝聚力量實現目標的能力。
統計顯示,除個別年份外,五年規劃總體上都能很好實現:『十一五』規劃制定了22項指標,完成了20項;『十二五』24項指標中,完成了23項;2020年是『十三五』實施的最後一年,全部25項指標中,至少22項達到或超過預期進度,預計又將是一個完成率很高的五年規劃。
效率如此之高,首先是因為開門問策編制規劃,是一種『全民參與型』的目標制定。規劃編制過程一般長達兩年,不同系統、不同層面的無數工作人員集思廣益,尋找未來發展方向和路徑的共識。這樣制定出來的目標,設定合理,各方面落實起來,積極性也高。規劃制定之後,還要在全社會宣講,媒體刊播大量解讀文章或節目,甚至還有音樂人把規劃裡的要點創作成饒舌歌,唱給年輕人聽。
規劃編制還是一個首尾銜接的連貫過程,編制工作啟動之初,先要回顧上一個五年規劃的實現情況,總結經驗教訓,根據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明確下一個五年的發展方向、發展重點和戰略目標。這樣可以保證國家發展目標既延續連貫,又不斷調適創新。
規劃開始實施以後,還會根據責任主體和實施步驟,按分工和時間點進一步分解成若乾個『小目標』。實施過程伴隨著動態監測、評估與考核:『十五』期間首次引入了中期評估,『十三五』引入了年度監測,實時跟蹤掌握實施情況,及時調整執行偏差。每個五年規劃的實施過程,都是一個持續改進的循環。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就是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制定和實施五年規劃,並不意味著政府直接介入微觀經濟活動或乾預市場主體的自由選擇。經過40多年改革開放,中國政府積累了豐富的宏觀調控工具,符合國家發展方向的企業行為,可以獲得更多稅收優惠、融資便利或財政補貼,把企業行為引導到國家發展需要的方向上去。還有不少重大工程項目,開放給社會資本與社會力量參與,整合了政府、企業、社會等多元資源,引導企業和投資者共享國家發展的紅利。
每五年一個刻度,五年規劃標注了中國與時代同行的軌跡,在連貫中突破,在創新中不迷失方向。一個一個五年規劃,從制定到完成,疊加出舉世罕見的發展奇跡。在下一個五年的接力賽道上,中國將跨越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2600美元門檻,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如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國還有哪些新目標?會給世界創造哪些新機遇?我們一起期待著『十四五』規劃的最終公布吧!(熱點觀察評論員)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方正:築巢引鳳棲 園區添活力2021/10/29
- C羅發文確認喬治娜懷上雙胞胎 他已有4個孩子了2021/10/29
- NBA球員年收入排名出爐 詹姆斯居首 前十名都有誰?202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