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迎兩會特稿?】
全民戰疫,中國精神熠熠生輝
——代表委員談戰疫背後的中國精神
光明日報記者 王斯敏 劉夢
開欄的話
再過幾天,2020年全國兩會大幕將啟。這是一次特殊的全國兩會,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裡召開的重要會議,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召開的特殊兩會。來自各地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將齊聚北京,肩負使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共商國是、建言獻策,為中國發展凝心聚力、擘畫美好未來。光明日報今起推出系列迎兩會特稿,敬請關注。
5月12日,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衛星『行雲·武漢號』奔向浩渺太空。運載火箭箭體上,『英雄武漢·偉大中國』八個大字光耀奪目。
這是對一場全民戰疫的隆重紀念,是對一種偉大精神的頂禮致敬。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侵襲武漢、席卷全國,一場防控疫情的人民戰爭轟然打響。危難檢驗身手,大考淬礪精神。在中華民族深邃悠遠的文明星空中,這場戰疫展現的磅礡力量、凝鑄的偉大精神,必將清輝閃耀,激勵前行。
一曲壯歌:匯聚平凡微光,挺立磅礡精神
『血脈相連,守望相助。』這是全國采供血系統的常用語,此刻,武漢市血液中心主任王嵐代表卻對它有了新的認識。
1月23日,武漢封城。為保障醫療用血,王嵐代表和同事們開始了『捍衛武漢血脈』的艱苦戰斗。
至暗時刻的武漢,熱血依然奔湧——招募令發出後,大年初二便有16位市民獻血。4月初,一周內全市獻血人次便逾6000。
2月1日起,為輔助危重患者治療,血液中心開展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采集工作。報名之踴躍出人意料,武漢市第四醫院還建立了由捐獻血漿者組成的『熱血群』,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的夫人程琳也在其中。
『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八個字:敢於擔當、無私奉獻。』王嵐代表感慨。
血脈相連,連起全國湧流而來的滾燙關愛。『封城』之後,血液中心成立小組,奔赴各個省市調血,所到之處,無不盡其所能提供援助,彰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真正含義。
北京醫院院長王建業委員是馳援武漢醫護大軍中的一員。他帶來由151名精銳力量組成的醫療隊,近600箱醫療物資、大量醫療設備。火線奮戰71個日夜,醫療隊成功救治大量患者。支橕他的,是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飽含深情的重要指示:『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必須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情懷化作醫者心中恪守的信條:精誠為民、大愛擔當。
社區也是疫情防控主陣地。疫情期間,武漢市第二輕工業學校智能制造部主任禹誠代表成為一名下沈乾部。
69天下沈時光,2000餘次上門摸排,2000餘個電話溝通……忙碌中,社區居民的自覺自律讓她震撼;同胞之間的坦誠相待令她溫暖。『戰疫不是靠豪言壯語實現的,而是靠身邊人們平凡微小的力量匯聚、支橕的。』
戰疫背後的中國精神,如何表述?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一級教授、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韓慶祥委員的答案是:基於人民中心的為民精神、基於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基於迎難而上的擔當精神、基於捨生忘死的奉獻精神、基於大愛無疆的博愛精神、基於守望相助的團結精神、基於統籌兼顧的全局精神、基於命運共同的協作精神。
因為這樣的精神,無數個『不可能』在這片土地上成為『可能』,熔鑄成共同的民族記憶。
一脈源流:植根中國熱土,熔鑄時代氣象
作為一名從建築工地走來的『95後』農民工,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項目質量管理員鄒彬代表對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火速修建贊嘆不已。
一天之內繪制出設計圖,約4萬名建設者從祖國各地集結而來,日夜鏖戰,分別用10天、12天建成兩座醫院,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速度』。曾與鄒彬代表共事的『戰友』朱文傑是雷神山建設者之一,那段時間,他的微信運動步數每天都超兩萬步。
『災難面前,很多人都有善念和行動意願。但,只有在中國,這些力量纔被最快最廣泛地動員起來,集中攻克難關。』東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楊曉慧委員指出。
抗疫的每一步,都充盈著同心聚力的中國氣派——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黨中央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中央指導組進駐武漢;全國340多支醫療隊、42000多名醫務人員逆行援鄂;19個省份對口支援湖北各地市……
『行動最見精神,精神自有其根。這種精神,根植於中國大地,是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政治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優勢的集中體現。』華中師范大學教授、長江教育研究院院長周洪宇代表認為。
疫情風暴中,基層黨組織為人們呵護身心,鼓舞精神。
『方艙醫院剛開始接收患者時,大家擔心:上千人集中在一個空間裡,會不會發生群體性事件?我們想到:成立臨時黨支部。』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回憶。果然,黨支部帶領大家活動、交流,患者們很快走出陰霾。
生生不息的中國精神,紮根於中華傳統文化沃土之中。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不畏艱險……中華民族歷來有厚重的精神傳統和文化資源。疫情的衝擊如同敲擊燧石,使這種精神更強烈地迸發出來。』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長謝陽舉委員分析。
不斷昇華的中國精神,離不開民族精神的持續滋養。
『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習近平總書記為民族精神寫下注腳。在楊曉慧委員看來,戰疫的砥礪,是對民族精神的全面昇華——『面對陌生病毒,廣大科技工作者、醫務人員探索創新,昇華了偉大創造精神;「疫情不退我不退」,昇華了偉大奮斗精神;「一起拼過命」的人們攜手並肩,昇華了偉大團結精神;以艱苦努力堅定靠近夢想,昇華了偉大夢想精神。』
一種傳揚:護航奮進征程,托舉偉大夢想
『我們是世界的未來,我們理當守護世界的未來。』5月5日,武漢市旭光學校學生致信世衛組織,捐贈零花錢和回收廢品收入用於國際疫情防控,並呼吁全世界青少年攜手努力。
6天之後,世衛組織駐華代表『高力伯伯』用並不熟練的中文寫下回信:『你們的來信是希望與團結的象征,而這正是全世界與這場全球大流行病作斗爭所迫切需要的。』
此情此景,讓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邵志豪代表感觸頗深——國家多難之際,正是理性思考、心懷懮患的青年一代愛國擔當之時;中國精神只有在他們身上紮根、生長,纔能永遠具有蓬勃生機和磅礡力量。
楊曉慧委員正在把抗疫中的人與事、精神與意志引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中,『要以此為契機,加強全黨全國全社會愛國主義教育,將疫情防控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踐行』。
疫情防控仍是重要任務,醫療救治和社區防控,兩個陣地絲毫不能松懈。疫情期間,王嵐代表對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做了調研,如何切實強化公共衛生體系能力建設、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能力,是她最大的關切。禹誠代表則深感,社區一線的隊伍要充實、基層乾部的選任渠道要拓寬。
『今年五四青年節,習近平總書記寄語青年,讓我深受激勵。現在是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我們要發揚敢於擔當、勇於奉獻的精神,為國家民族的美好未來而奮斗。』鄒彬代表說。
疫情期間,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茂興代表撰寫了大量政策建議、研究報告。他關心的,是如何發揚中國精神,堅定不移做好當下最緊要的事。周洪宇代表組織近百位教育專家建立『學術抗疫聯盟』,共同為疫情防控獻智獻策,教育、科技將是他今年的建言主題。
如何提昇國家治理能力?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督學組督學丁元竹委員思慮深遠。『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激發社會活力和維護社會秩序。這次戰疫告訴我們,走向民族復興的中國,必須進一步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培養全體人民的志願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推動復工復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連串重任擺在面前。韓慶祥委員呼吁,系統總結、提煉、宣傳抗疫呈現的中國精神,將其轉化為推動社會發展、歷史進步的巨大動能。謝陽舉委員深有同感:『精神不倒,方可化危機為契機,抖擻民族精神,振奮民族志氣,讓國泰民康,長治久安!』
《光明日報》( 2020年05月16日01版)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松北區高效運轉 防控疫情『七到位』2021/11/03
- 黃軒談從影14年心態變化 稱演員應和觀眾保持距離2021/11/02
- NBA球員年收入排名出爐 詹姆斯居首 前十名都有誰?202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