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國家制度應實現全國統收統支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要『加快推進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改革,繼續提高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比例、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
目前,各地方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和費率『五花八門』。很多在北上廣打拼的年輕人發現,在大城市繳納了養老保險,退休回到家鄉後卻很難全額領取養老金。
鄭功成說,這種地區分割統籌的狀態,制造了制度的不公。不同地方的繳費基數不統一、繳費率也不同。較大幅度地降低養老金費率,正是倒逼養老金制度加速優化。
現在全國統籌實際推進過程中,各地政府出於利益保護的考量,養老金有結餘的地方參與統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
『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國家的制度,而非地方制度,應實現全國統收統支。』鄭功成說,目前結餘的5萬億元都在地方,這是過去不合理的格局造成的結果,『這不是哪個地方的錢,而是國家養老保險制度的錢,它應當歸所有參保人共有,而不是某個地區獨享。』
他也不主張直接劃撥結餘地區的養老金用於救濟虧空的地區,『這會導致新的矛盾』。鄭功成認為,全國統籌的核心要義是要各地籌資負擔即費率一致,而不是廣東、浙江等地用人單位繳費率為14%、東北三省等地繳費率為20%。通過這次降費,全國各地的繳費率開始接近,這是走向公平籌資的表現。
全國統籌後繳費率將大幅降低,這對原本費率高的地方會減輕壓力,但對原來費率低的地方,可能意味著企業負擔加重。因此,他建議省內應該先做好省級統籌,可以累計結餘補貼繳費的方式幫助部分負擔較重的企業過渡。
目前有些收不抵支的地區擔心『本來錢就不夠,還讓我降四個點』。鄭功成認為,這種理解是錯誤的,『繳費高的地方一定要不折不扣地降到16%,然後再去想辦法解決缺口問題』。去年中央調劑金的規模是2400多億元,今年預計達6000億元,中央財政還加大了轉移支付力度,『這個時候結餘的基金、中央調劑金、財政轉移支付等都可以發揮作用。』
財政部部長劉昆在記者會上介紹,為緩解個別省份的基金收支壓力,今年預計全年中央調劑基金規模將達到6000億元左右,擬安排中央財政基本養老金轉移支付預算7392億元,重點向基金收支矛盾較為突出的中西部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省份傾斜。
在實踐中也會存在一些負擔不減反增的情況,鄭功成解釋說,有的單位過去養老金繳費並沒有實打實地交,往往打個折扣;有的人月收入2~3萬元,可只按照8000元/月的基數來交費。如果現在完全據實繳納,雖然降了4個點的費率,但繳納的金額絕對會增加。因此,全國繳費基數口徑的統一,本質上會促使整個制度走向公平。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中國青年網記者胡春艷劉世昕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