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郵政局近日對31個省份、6000名快遞員的基本狀況進行了調查——
『熟悉的陌生人』有了新畫像
等快遞、收快遞、發快遞——對於許多城市居民而言,快遞員已成為幾乎每天都在打交道卻不甚了解的『熟悉的陌生人』。
2018年,中國快遞業務量超過500億件,全球第一;快遞員的規模也已達到300萬人以上。快遞員們的工作生活狀況如何?收入處於什麼水平?國家郵政局近日對全國31個省份、6000名快遞員的基本狀況進行了調查,給快遞員繪制出一幅『肖像畫』。
『80後、90後』成為快遞員主體
——『雙11』期間,快遞員平均每天工作14個小時左右,超過80%的快遞員每天派件數量超過200件
『每天6點10分起床,6點40分就要到公司簽到,晚上8點半快遞打包後下班,期間只有中午吃飯能休息10來分鍾,節假日也正常上班。』『80後』李師傅在快遞行業已乾了兩年,談起自己的工作,他表示很辛苦,主要是工作時間長、工作量大。
國家郵政局的調查顯示,『80後、90後』構成了快遞員隊伍的主體。快遞員群體的整體年輕化,是快遞基層工作繁重所帶來的影響之一。
平日裡,李師傅一天要送160-170件快遞包裹,碰到『雙11』快遞爆倉的情況,包裹數量會翻2到3倍。
像李師傅這樣的快遞員並非個例。根據國家郵政局調查,『雙11』期間,快遞員平均每天工作14個小時左右,最高達19個小時,超過80%的快遞員每天派件數量超過200件。
面對繁重的末端配送壓力,近年來不少地方開始嘗試智能快遞櫃、驛站等新型配送形式,但其在覆蓋面和設計上顯然還有待提昇。李師傅負責配送的區域目前還是以上門送貨為主。『現在智能快遞櫃是多了,但包裹多的時候櫃子都是滿的,體積不合適也放不進去,只能挨個送上門。』李師傅說。
除了工作強度大,還由於交通工具等因素,風吹日曬是快遞員不可避免的。據調查,電動三輪車是快遞員的首選交通工具,目前很難有替代產品,在一線城市中,廣州、北京快遞電動三輪車使用率較高,分別為87.2%和84.42%;上海主要派送工具為電動自行車,使用率為70%。
已在北京待了多年的苗師傅說道:『乾快遞掙的是辛苦錢,冬天最冷的時候,也得開著三輪車一直在外面跑。「雙11」忙起來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都是趁著人少的時候趕緊吃兩口。遇到雨雪天氣也要正常送貨,還得擔心包裹濕掉後破損,需要做好保護措施。』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全省首推 哈經開區、平房區發布首批『免申即享』事項清單2021/08/19
- 牛!小伙推倒2萬多張多米諾牌再現38個奪金時刻2021/08/10
- 32支球隊參與北京首屆『社區杯』八人制足球賽決賽階段角逐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