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下足笨功夫 提出好建議(新春走基層·代表委員履職故事)
2019-02-16 09:59:31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春節剛過,正值寒假,早上9點半,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與管理系教授吳明就來到辦公室,坐在了一摞摞教材、報告和書籍中間。

  身為全國政協委員,吳明一過年就進入了自己的『兩會時間』——她要梳理一年來的調研資料,撰寫提案,為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做好准備。

  『我早上剛陪一位朋友去看病,醫院已經是人山人海。老百姓看病難雖然有緩解,但還是不容易。』吳明開始跟記者聊起今年的提案,主題是分級診療。事實上,醫改是這位已履職10年的政協委員一直關注的話題。

  『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院門可羅雀。分級診療是出路,但路卻沒那麼容易走。』吳明帶著問題紮到了基層社區醫院,『實實在在收集有用信息』。

  與社區居民談,與就診的患者談,與醫院院長、基層醫生談,不是浮光掠影,而是探討式的深度對談,『常常談著談著就超過了計劃時間,有時候會有幾個小時』。

  基層看病是否便宜?病情會不會被耽誤……患者表達對基層首診的疑慮。同時,基層醫生也坦陳:基層衛生機構運行機制缺乏活力,醫生積極性不高。

  為了摸清醫院運轉情況,吳明多次到各級醫院調研,先在門診大廳暗訪,然後與醫院負責人座談。『長期以來,公立醫院依靠擴大規模、做大服務量和業務收入獲取收益,這樣的運行模式必然導致三級醫院對基層患者和人纔的雙重「虹吸」效應。大醫院的運行模式不改變,分級診療政策很難落地。』吳明說。

  有了第一手資料,結合自己的學科背景,吳明心裡有了底。好的提案不僅能摸清實情、提出問題,還要分析原因,給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吳明在自己的提案中,開出了『雙管齊下』的藥方。一方面,大醫院要改變自己的運行模式,適度『瘦身』邁向高精尖;另一方面要改革基層醫療機構運行機制,給足自主管理權,減少行政直接乾預,鼓勵其突破基層工資總額限制。

  當政協委員這些年,吳明的履職材料越堆越高,去各地調研的筆記記了好多本,有雙周協商座談會上的發言,有為專題協商會准備的調研報告。『當政協委員和搞科研有許多相似之處,就是要花心思琢磨。肯下笨功夫,纔能提出好建議。』吳明說。

  以治學的態度履職(記者手記)

  一身黑色套裝,一副眼鏡,邏輯嚴謹,表達清晰,『爽利』是吳明給人的第一印象。這份爽利體現在履職中則是議政建言乾脆利落,提出對策建議一針見血,推動落實雷厲風行。

  吳明寫提案,是用行走基層、調查研究得來的資料、數據來寫,是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來寫,更是用政協委員的神聖責任來寫、用對國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來寫。而尤為鮮明的特點是,吳明拿出治學的態度履職,發揮專業優勢建言獻策。正如其所說,『當政協委員和搞科研有許多相似之處,就是要花心思琢磨』。這樣的認識與方法,必將助益履職能力與水平的提高。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網絡中國節·春節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