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小城飄來『智能雲』
2019-02-12 09:55:19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光明日報記者俞海萍 陸健

  2月9日大年初五,工廠車間重新『熱火朝天』起來:在偌大的摩輪生產車間裡,全自動化生產線上,機器人在不停忙碌穿梭,只有零星可見的幾位工人在操作、管理。從這樣的兩個車間裡走出去奔赴世界各地的摩輪,每年有1000萬套,約佔全球摩輪產量的四分之一。這樣智能化的場景,出現在只有38萬常住人口的浙江省新昌縣。

  『如果按常規生產,工廠需要1000多人,但實現智慧生產之後,只需一線工人200餘人,機器人360臺,生產周期也從48小時減至13小時。』浙江萬豐摩輪有限公司總經理陸仕平說。

  新昌是浙東典型的山區縣,『八山半水分半田』。可就是這樣一個資源貧瘠的小縣,曾作為全國唯一縣域代表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作典型發言,並成立了全國首家設在縣一級的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示范基地,走出了一條從『制造』到『智造』的高質量轉型發展之路。

  軸承是新昌的一張老牌名片,經過幾年『洗牌』,尚有企業800多家,但規上企業僅48家,是典型的以中小微企業為主的傳統產業。

  『在中小企業大面積推廣智能制造,一直是世界性難題。』中國工程院制造業研究室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屈賢明坦言,『在中國,中小企業數量佔到97.4%,但到2017年年底企業的機聯網率只有39%,中小企業的比例更低。』但在新昌,已有三花、新和成、萬豐等企業建成的數字化車間25個,擁有機器人700多臺/套。

  在2018年1月的浙江省兩會上,省長袁家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面推廣科技創新新昌模式。一座小城能對這樣一個大命題進行探索,背後是一朵『雲』的覆蓋和對人纔的重視。

  走進新昌普佑科技公司信息化改造車間,普佑科技總經理黃永龍欣喜於智能化改造帶來的收益:截至2018年年底,普佑機電累計改造設備40條線,164臺設備,用電節約10%,效率提昇20%左右。

  星火一點,漫山蔓延。經過智能化改造的首批軸承企業,設備有效生產率平均提高20%左右,綜合生產成本平均降低12%左右,勞動用工平均減少50%左右。

  更令軸承企業興奮的是,一朵『軸承雲』正向他們『飄來』。由浙江陀曼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牽頭創建的行業雲平臺——『軸承雲』,通過遠程診斷、效能提昇、行業指數發布,可幫軸承企業解決軸承企業智能生產線的設備檢測難、故障預防難等問題。

  『科技創新已從小眾走向大眾,從中央到縣,甚至到鄉、鎮、村都要做,關鍵在人纔。』春節前夕,新昌科技局還請了杭州的專家團隊共同探討新一年怎樣做好政府創新服務問題。新昌縣科技局副局長陳遠深有感觸,2017年5月,新昌縣宣布將每年5月31日設立為『新昌科技日』,『讓科技創新人纔在經濟上獲得回報、政治上獲得榮譽、社會上獲得尊崇地位』。

  重視人纔和創新,已經成為從政府到企業甚至到普通百姓的集體信仰,成為一種價值觀和文化浸潤其間。新昌縣委人纔辦專職副主任張波英介紹,現在新昌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院士工作站12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1家、海外和異地研發機構43個。

  『在新昌,這幾年新蓋的大樓最好的都是企業的研究院,收入最高的也是科技人員。』陳遠自豪地說。

  2019年新昌將進行智能智造昇級版的探索,據新昌縣委書記李寧介紹,在這幅民生畫卷裡,不僅是結合了信息經濟、山水資源、歷史人文的『智造高地』,更是在探索一個宜居、宜游、宜產、宜創的產城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責任編輯:孫嵐
【專題】新起點新征程——媒體新春走基層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