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東北新聞專題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國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
銘記歷史、緬懷英烈,習近平這些話震撼人心
銘記是最好的告慰,更是奮進的動力
轉眼又是一年。12月13日,在淒厲的警報聲中,我們迎來了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自2014年起,中國每年都會以國家之名,在南京舉行莊嚴的公祭儀式。今年,更有重慶、沈陽等地加入了國家公祭的行列,共同緬懷南京大屠殺的無辜死難者,緬懷所有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歷史傳承,後繼有我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設立的第5年。截至今天(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今年已有20位離開了我們
首部國家公祭地方立法正式實施
全國首部國家公祭地方立法《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今天正式施行。
以國之名公祭,在歷史深處真切凝望
12月13日,這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銘記的一天。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以立法形式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自此,每到這一天,我們都在肅穆儀式中祭奠亡靈。今年是第五次以國家之名祭奠南京大屠殺中的死難者,同樣心情沈重,滿懷緬懷之情。
南京:大學校園燭光寄哀思
12月12日,學生將組成紀念圖案的白燭擺放整齊。當晚,南京東南大學學生在校園舉行『燭光祭』活動,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學生們點燃白燭,獻花默哀,表達哀思。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舉辦『家祭』活動
從12月3號開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活動,陸續開始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路洪纔、夏淑琴、石秀英、餘昌祥,死難者遺屬佘文彬等在遇難者名單牆前,傾訴著與親人生死相隔81年的痛楚。
人民網評:國家公祭日,凝聚民族復興的力量
又到一年12·13國家公祭日。山河肅穆,草木含悲。中華門城牆上留下的彈孔依舊清晰可見,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裡一件件實物記錄著歷史,淒厲的防空警報響徹南京上空。
從家國情懷到世界記憶——南京大屠殺史研究呈現跨學科、跨國界新趨勢
外國人對南京大屠殺事件認知情況調查、日本731部隊軍醫博士論文研究、臺灣地區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口述史、性別視角下的『慰安婦』問題……國家公祭日前夕,多場南京大屠殺史學相關研討會在南京舉行,跨學科、跨國界成為關鍵詞。
把歷史真相傳遞給更多人——訪南京大屠殺日本歷史學者松岡環
『我們必須把歷史真相和被害者的傷痛告訴日本民眾,告訴下一代人。』南京大屠殺歷史學者、日本銘心會會長松岡環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日本至今仍在隱瞞、歪曲侵略歷史,必須要將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傳遞給更多人。
新華微評:銘記苦難,開創未來
今天是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響徹南京全城的淒厲警報,是對死難同胞的無盡緬懷,也是對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暴行的厲聲控訴。
 
 
 
東北網簡介 | 發展歷程 | 營銷服務 | 聯系方式 | 不良信息舉報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5 WWW.DB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證件號:黑B2-2008097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2312006001  
哈公網監備23010002003717號  廣告經營許可證號:2301000000007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黑字第083號 參評文明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