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正式實施的日子。7時整,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相關部門舉行了昇國旗、下半旗儀式。上午10時,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
12月13日,這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銘記的一天。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以立法形式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自此,每到這一天,我們都在肅穆儀式中祭奠亡靈。今年是第五次以國家之名祭奠南京大屠殺中的死難者,同樣心情沈重,滿懷緬懷之情。
以國家之名,舉行公祭儀式,是為了對抗遺忘,深情緬懷。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同胞慘遭殺戮,這是駭人聽聞的反人類罪行,是人類歷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頁。我們要深切緬懷,緬懷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緬懷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所有死難同胞,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緬懷同中國人民攜手抗擊日本侵略者獻出生命的國際戰士和國際友人。
以國家之名,舉行公祭儀式,是為了珍愛和平,繼往開來。南京大屠殺是永難消失的國家之痛,在這道歷史傷疤面前,我們勇於直面,不是為了消費苦難,而是宣示中國人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定立場,莊嚴表達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崇高願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自古以來,和平就是人類最持久的夙願。和平像陽光一樣溫暖、像雨露一樣滋潤。有了陽光雨露,萬物纔能茁壯成長。有了和平穩定,人類纔能更好實現自己的夢想。
以國家之名,舉行公祭儀式,是為了正視歷史,捍衛正義。毋庸諱言,當前仍有一些人過於輕佻,要麼不承認南京大屠殺,要麼淡化南京大屠殺,所有正義者都不會允許。『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任何人要否認南京大屠殺慘案這一事實,歷史不會答應,30萬無辜死難者的亡靈不會答應,13億多中國人民不會答應,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民不會答應。
以國家之名,舉行公祭儀式,是為了汲取力量,砥礪前行。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一個擁有保衛人民和平生活能力的偉大國家,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在意氣風發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挺進中,我們不要延續仇恨,而要更加強大自我;我們不要被外界雜音所乾擾,而要抓緊時間搞建設;我們不要盲目排外,而要取長補短,善於提昇自己的實力。
昭昭前事,惕惕後人,擦清歷史的鏡子,抹去灰塵,以史為鑒,纔能走好未來的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鼎銘文有這樣幾句話:『國行公祭,法立典章。鑄茲寶鼎,祀我國殤。永矢弗諼,祈願和平。中華圓夢,民族復興。』誠如斯言,回頭看是為了更好地趕路。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今天的中國,是世界和平的堅決倡導者和有力捍衛者!』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上莊嚴宣告。這是一個大國的深沈責任,這是一個歷經苦難的國家所展現的境界,這是全體中國人民的真實心聲。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我們將以真抓實乾迎接民族復興的到來,並願同各國人民真誠團結起來,為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而攜手努力。(王石川國際在線特約評論員)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聚焦項目實體提供服務 通河縣全力推進產業項目落地投產2021/08/29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