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世界看中國
搜 索
【中國那些事兒】難忘上海庇護之恩 昔日猶太難民想對上海說聲『謝謝』
2018-11-06 17:35:00 來源: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國日報網11月6日電 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萬眾期待中拉開帷幕,作為舉辦地的上海,再次吸引了全球關注的目光。對與許多外國人來說,上海是一座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是切身體驗現代化中國的好去處;而對於二戰時期曾經在這裡避難的猶太人來說,上海則是像家一般溫暖的存在。

  艾倫·克拉科夫出生於上海。圖片來源:jewishlinkbwc網站

  近日,在美國紐約州新羅謝爾市的Beth El猶太教堂舉行的哈達薩(美國婦女猶太復國主義組織)大會上,當地居民艾倫·克拉科夫(Ellen Krakow)講述了她的家人先從柏林流亡上海,然後到以色列,最後輾轉來到紐約華盛頓高地的經歷。

  據美國jewishlinkbwc網站11月1日報道,艾倫1947年3月12日生於上海,當時,她的出生證上國籍那一欄填的是『無國籍』。

  艾倫的故事要從德國柏林講起。她的家族幾代人都生活在柏林,家境優越。一戰時,祖父還曾為德國而戰。德國是他們所熱愛的祖國。然而,20世紀30年代,猶太人處境愈發艱難,但是艾倫的祖父母不相信他們的生活會受到影響。事實上,他們都堅信德國是一個文明的國度,堅信身處民主社會的他們會平安無事。然而,1938年11月,一場針對猶太人的暴力行動開始了,猶太店鋪遭到洗劫,窗戶被打碎,貨品被搗毀,猶太教堂也遭到焚毀。納粹對猶太人展開了大肆屠殺,成千上萬的猶太人被投入集中營。艾倫一家知道離開德國的時候到了。當時德國的邊境還處於開放狀態,他們便開始為自己尋覓新的家園。

  但逃離之路充滿了艱難險阻。英國、法國、美國以及其他大部分國家都限制猶太人入境。一次偶然的機會,艾倫的父親去了一家出售北德意志勞埃德航運公司船票的旅行社,恰好旅行社接了一個電話,電話裡有人要退訂16張去中國上海的船票。不需要簽證,不需要擔保,也沒有限制,買票只收現金。『買還是不買』,1939年艾倫的家人決定動身前往上海,這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1939年2月23日,艾倫的父母結了婚。四周後,也就是在3月21日,一家16口從德國不來梅(Bremen)登船離開了納粹德國。在Gneisenau號遠洋班輪上,艾倫的母親感嘆道『這一走就再也不會回來了。』客輪航行了十周,繞過了半個地球,終於到達了遠東這個陌生的城市。一家人開始只當上海是暫時的棲身之所,他們希望移民到美國。然而迫於戰爭,計劃只能擱淺,他們在上海一住就是十年。在環境陌生、局勢復雜的上海,超過1.8萬名猶太難民的日子並不好過。當時日本佔領了上海,猶太人受到了更加嚴格的限制,日本人強迫他們待在猶太隔離區。虹口猶太隔離區擁擠狹小,衛生條件又差,還曾遭遇轟炸,到處是昏暗的弄堂和很多連管道都沒有的舊樓,一大家人擠在一間狹窄的房間裡。但是,為了讓日子好過一些,這些猶太難民發揮他們的聰明纔智,建起了學校、店鋪、猶太教堂、體育俱樂部,結成了互助組織,創辦了報紙,還開設了娛樂場所。正是這些讓猶太難民適應了異國他鄉的生存環境,幫助他們生存了下來。這個猶太隔離區也被稱為『小歐洲』。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焦志明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