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弘揚偉大民族精神】羅陽:祖國藍天有我的印記
2018-10-22 18:52:59 來源:央視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央視網消息:2012年11月25日,中國第一代艦載戰斗機『殲-15』成功著艦,消息引發世界矚目。這款戰機的亮相可謂意義非凡,它不但結束了我國艦載機研制的歷史空白,對於『遼寧號』航母形成戰斗力更是至關重要。

  而就在這一消息公布的當天,殲-15的研制現場總指揮、航空工業沈飛的董事長、總經理羅陽,因積勞成疾,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因公殉職,那一年他僅僅51歲。

  羅陽

  今天的《弘揚偉大民族精神》系列報道,就為您講述中國『航空工業英模』羅陽的故事。

  如果把一艘航空母艦比作手槍的話,那麼,艦載戰斗機就是它的子彈。研制艦載機,中國是一張白紙,從零起步。

  原航空工業沈飛黨委書記謝根華:我們遇上了一個好時代,但是也遇上了一個艱苦的時代、奮斗的時代。當時在沈飛研制的不止殲-15,不是一個型號,是N個型號,任務是非常繁重,羅陽也不是一個項目的總指揮,他是好幾個項目的總指揮。

  從接到艦載機任務那天起,羅陽和他的團隊就一直奮戰在研制現場。工作節奏最初是『711』,每周乾7天,每天乾11個小時。為了讓中國的戰機翱翔於藍天,為了讓艦載機馳騁於大海,在任務最後衝刺的1個月,他也衝到了極限,變成『720』,每天工作達到20個小時。

  無論再忙,只要在沈陽,羅陽每天都會抽半小時來看看老母親。

  羅陽的媽媽 吳傳英:羅陽去理發,我說你怎麼今天理了這麼一個頭呢,我纔知道,他太累了,所以他在理發的時候就打個盹,頭一點,理發師這麼一推,給推壞了。

  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個月裡,在實現了兩大重點型號相繼成功首飛後,羅陽就立即趕赴珠海航展,緊接著又轉戰『遼寧艦』為艦載機助力,這一次他沒有來得及去看望媽媽。

  羅陽的媽媽 吳傳英:他就在沈陽機場給我打電話說:媽,我現在不能回去,我還要出去。這是我們最後的一次告別,然後走了再就沒回來了。

  2012年11月25日,『遼寧艦』順利返航。歡呼雀躍的人群中,唯獨少了羅陽的身影。

  原航空工業沈飛黨委書記 謝根華:很多同志都站在航母的甲板上給大家招手,因為順利歸來嘛。結果一看,沒看到羅陽,當時我們說羅陽怎麼還沒出來。辦公室主任就打電話來說,羅陽身體不太舒服。我就到他房間去了,他說這幾天我都難受,我說那你得到醫院去檢查一下。

  就在離醫院不到一百米的路口,羅陽病情突然加重,三個小時的搶救未能挽回他的生命。從11月9日出差離家,分別17天後再次見面時,已是陰陽相隔,羅陽的妻子王希利用這樣一句話和已經離世的丈夫告別。

  羅陽的愛人王希利:太累了,你睡吧,你睡吧。

  11月25日深夜,護送羅陽遺體的靈車回到羅陽一直堅守和奮戰了30年的地方。沈飛人自發聚集到廠區,等待羅陽回家。

  原航空工業沈飛黨委書記 謝根華:我們有一個兩千多米的飛機跑道,大家停在飛機跑道上,有800輛車。

  黨和國家給了羅陽最高的榮譽『航空工業英模』,而『英模』這二個字在羅陽的同事和朋友心中是復雜的。

  原殲-15艦載機總質量師 袁立:平常早晨,我能聽見他?當撞上門下樓了。我估計他這一輩子都沒想到他能成為英雄,我不希望他成為英雄,我希望他接著活著,我們一塊乾活。

  六年後,當我們再次回訪袁立時,對於羅陽的因公殉職,他有了更深刻地理解。

  原殲-15艦載機總質量師袁立:對於我們來講,這輩子值了。我們的這些戰斗機型號,在保衛祖國藍天,都有我們的參與,有我們直接的印記,還不夠嗎?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中國夢。羅陽和家人不止一次講述過他的夢想,那是一代航空人共同的報國夢想——讓中國航空工業和世界最強者的差距,從『望塵莫及』到『望其項背』,力爭未來能夠『並駕齊驅』。

  羅陽的姐姐羅明:那是他想乾的事情,而且最後殲-15上艦了,他把這件事情乾成了,為我們國家做出了貢獻,使我們中國一下子揚眉吐氣,我覺得真的特別值。

  這是羅陽生前的最後一段影像。殲-15的完美著艦,是他人生最後的謝幕。羅陽用堅定的信念和忘我的精神踐行了航空報國四個字、詮釋了什麼是民族精神。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