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9月8日電(記者 楊月 見習記者 李慧慧)守在貴州老家門口,不去北上廣『漂』著,能致富嗎?靠什麼致富?
貴州正在通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索著脫貧致富新的可能性——發展本地優勢產業,實施產業扶貧,以地理標志產品為龍頭,打造有特色的農業種植結構。貴州興仁的薏仁米產業就是一個成功的范例。小小薏仁米,從化妝水到康養中心,延伸出綿長豐富的產業鏈。
9月7日,由中國質量萬裡行促進會、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貴州省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興仁市人民政府、貴州地理標志研究中心承辦的『中國質量萬裡行走進貴州興仁:2018中國(興仁)薏仁米博覽會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會上發布的《薏仁米產業藍皮書:中國薏仁米產業發展報告NO.2(2018)》指出,興仁薏仁米產業是貴州省興仁縣的重點特色產業與主導扶貧產業。興仁縣是全國唯一以薏仁米作為『一縣一業』主要產業發展的的西部貧困縣,薏仁米在全省『一縣一業』產業中優勢地位凸顯,產業基礎牢固,發展形勢喜人。

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近年來,興仁薏仁米產業不斷發展壯大,2017年,全縣種植面積已達35萬畝,其中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面積17.2萬畝,產量達4.6萬噸,綜合產值5.8億元左右。目前,興仁薏仁米種植面積、產量均居全球第一,是全國最大的薏仁米產地和東南亞最大的薏仁米種植、加工和銷售中心,是全球最大的薏仁米產品集散中心。
『黨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笑還是哭。如果鄉親們笑,這就是好政策,要堅持;如果有人哭,說明政策還要完善和調整。』2015年6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省遵義縣楓香鎮花茂村看望村民,提出了著名的『群眾哭笑觀』。從《擺脫貧困》到精准扶貧,總書記始終牽掛著貧困群眾,關心和思考著扶貧開發事業,他提出了脫貧攻堅戰的『五個一批』思路。其中,『發展生產脫貧一批』在『五個一批』工程中位居第一,發展產業帶動農民脫貧致富,也是貴州實施精准扶貧的重要抓手。
隨著薏仁米產業的快速發展,興仁薏仁米在推動脫貧攻堅、調整當地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推進農業增效以及有效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藍皮書指出,為切實發揮興仁薏仁米扶貧帶動作用,興仁縣結合產業現狀制定產業扶貧工作目標。即通過三年的努力,薏仁米種植面積達45萬畝,總產量129萬噸,佔全球的10%;加工量36萬噸;打造1家上市企業,重點培育2個以上國內外知名品牌,新增貴州省名牌產品3-5個。創建薏仁米種植、加工、研發、交易、康養5個產業園區,打造一個以薏仁米為元素、健康長壽為主題的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實現全球最大的種植基地、加工中心、研發中心、信息交換中心和康養中心。帶動2942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5471元,可促進3530個貧困勞動力就業,戶均增收2160元,實現薏仁產業覆蓋全縣57個貧困村。
一粒米滋養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百姓、帶動一方經濟的夢想,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區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建設美麗宜居新農村2021/08/27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