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改革開放40年江西印記】江西尋烏南龍村探索電商扶貧致富路
2018-08-21 16:22:24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尋烏8月20日訊(記者張雪) 『以前土蜂蜜20元一斤沒人買,現在賣出50元一斤的價格,臍橙價格網下2元一斤,網上能賣到5元一斤,山茶油能賣到100多元一斤……』尋烏縣南橋鎮南龍村村民謝有義做電商生意一年來,小日子開始過得紅紅火火。光是去年一年,他就收入10萬元,比以前在福建務工高了三四萬,還住上了寬敞明亮的鄉村小別墅。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網絡主題活動記者團

  8月19日,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網絡主題活動記者團來到當地,發現隨著農村電商扶貧的興起,當地越來越多地在外務工人員選擇回家創業。他們在網上賣臍橙、雞蛋、蜂蜜、花生、茶油……『家門口創業,有了新的增收渠道,還能照顧家裡的老人,孩子也不用再留守。』正是懷著這一美好心願,讓很多村民選擇回鄉建設美麗幸福家鄉。

  南龍村服務站就是尋烏縣首批『農家書屋+電商』服務站之一。經過多年的精心運作,這裡出了好些個『十萬元戶』,甚至還有不少遠銷海外的公司。

  通過這一契機,服務站還利用龍頭電商企業的帶動作用,對有剩餘勞動力的貧困戶進行電商產業扶貧,通過『企業+農戶(貧困戶)』的經營模式,積極吸納本村貧困勞動力就業,解決了貧困戶20餘人的就業問題。

  南龍村服務站擺放著各種農產品。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張雪/攝

  要想富,先搭路。通過網上交易平臺(農家書屋+電商網文化服務站)、鄉村雙向物流體系,當地可直接銷售臍橙、雞蛋、蜂蜜、花生、茶油等農產品,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近年來,隨著農民生活的不斷改善,渴望接觸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對精神文化追求和『富了口袋,還要富腦袋』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一位小朋友正在農家書屋閱讀。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張雪/攝

  當地政府結合本村實際,將農家書屋建設作為落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的重要項目來抓,在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不斷加大投入。

  同時以服務群眾為出發點,把農家書屋打造成傳統書籍和電子書籍借閱相結合的現代化農家書屋、村級電商服務站、便民服務新平臺。特別是利用服務站網上交易平臺,探索出了一條新的脫貧攻堅路徑。

責任編輯:楊金光
【專題】改革開放40年·40人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