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學子成為薪火相傳的主力
十年的摸索,讓年青一代在接受民間藝術熏陶的同時,增強了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和保護意識。
『親圪蛋』大學生民間音樂藝術團、『漆藝工藝』藝術愛好者俱樂部、『形意拳』非遺傳習所、大學生毽球協會……在晉中學院,這些大學生非遺社團搞得紅紅火火。通過開展社會實踐、主題講座論壇、知識展覽等活動,學生們親身參與學習、體驗,進而加入非遺保護傳承的隊伍,成為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的重要力量。越來越多的學生對非遺產生了興趣,越來越多的老師關注並投入到非遺、民間藝術、民俗學方面的研究隊伍中來。
記者在晉中了解到,晉中市開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目前已經在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領域全面開花。其中左權小花戲、榆社霸王鞭項目已進入中小學課堂;太谷縣中小學開設了祁太秧歌第二課堂;平遙在職業中學建立了傳統技藝傳習培訓基地。
『看到一張張充滿朝氣的臉,我就想起了我年輕時候的樣子。』李明珍憧憬著『小花戲』即將再次綻放的芳華。
《光明日報》( 2018年08月14日09版)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聚焦項目實體提供服務 通河縣全力推進產業項目落地投產2021/08/29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