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劉金路:從『農家娃』到新時代築夢工匠
2018-07-06 10:24:19 來源:央視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央視網消息:墩實的身材、憨厚的笑容、黝黑的臉龐,走起路來風風火火,相隔30米未見其人已經聽到他如喇叭般獨特的大嗓門,這是『工匠兄弟連』隊長劉金路留給人的第一印象。乍一看是大老粗的他,其實是一個粗中有細,管理剛柔並濟,對手下兄弟有一套獨到管理之處的帶頭人。

  『農家娃』勇爭先

  2006年,22歲的劉金路從山東一個農村來到南京,進入中建安裝成為一名普通的管道工。從農村來到城市,劉金路鉚足了勁,暗暗下定決心要乾出一番成績。『初生牛犢不怕虎』,到了工地上,劉金路重活、累活、髒活搶著乾,不叫苦不喊累。這個從農村走出來的憨厚質朴的小伙子,憑吃苦耐勞贏得了大家的肯定。2009年,因工作業績突出,劉金路開始擔任工藝管道隊隊長。

  劉金路始終把項目安全教育放在首位,每天與各施工隊隊長開碰頭會,查隱患糾差錯,發現問題立即整改。在金陵石化化肥廠改造時,一個直徑80厘米、重800斤的法蘭沒扶好,倒下來壓在了劉金路的肚子上,肚子被壓得青紫。『現在想起來仍然不寒而栗』,劉金路說,『從那以後,每次施工時都養成習慣,對施工的節點進行排查,仔仔細細地把工地各項安全隱患排查一遍,絕不讓安全事故再發生』。

  十多年來,劉金路和40多名農民工兄弟組成覆蓋石化安裝『全產業鏈』的電焊工、管道工、鉚工、鉗工作業班組『工匠兄弟連』。走南闖北,先後參與安裝了全國最大的『千噸重百米高』海偉石化丙烷脫氫裝置、咸陽彩虹光電全國最大單體動力站等項目。

  學習是進步的階梯

  劉金路平時在工作上愛琢磨,想方設法節約成本、創新工藝。日復一日的刻苦鑽研下,他帶著兄弟研發應用了大口徑管道液壓頂昇器等10餘項技術,也成了被企業第一個送進高校培養的農民工大學生、第一個農民工共產黨員。

  劉金路目前參建的恆力石化(大連)煉化一體化項目,是全球最大的混合脫氫裝置。這也為劉金路和他的『工匠兄弟連』管理模式提昇創造了新機遇。工藝管道每一道焊口、每一個管件在圖上均進行標注,實行追溯管理機制。將施工的每一個節點再錄入數據庫管理,作業隊先錄入、做日報表,最終再與項目工程師核對匯總,確保無誤。為日後查找施工節點提供了方便。

  同事李敬賢說,劉金路善於動腦子、肯花心思學管理,能在工作中活學活用。不久前,他發現項目中另一家施工單位采用等離子切割省時省錢,便軟磨硬泡請業主帶著他上門取經。把以前用氧氣乙炔切割改成用等離子切割,僅此一項,每月便可節省氧氣成本幾萬元。

  和工友兄弟一起成長

  2015年7月,在組織的培養下,劉金路成為一名正式黨員。從此,在工作上,劉金路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並積極帶領自己的『工匠兄弟連』一同進步。劉金路利用農民工業餘學校、隊伍早班會、晚班會等時間,主動擔當起了隊伍裡的黨員培養人,開展政策宣講、理論學習,積極開展各類黨建活動。2017年,郭朋朋、楊大利兩位工友在他的影響下加入黨組織。目前,『工匠兄弟連』中已陸續發展農民工黨員5名。

  劉金路上大學之後,又有3位表現出色的工友兄弟被企業送進大學。目前,這支隊伍裡有中級工12人,高級工20人,高級技師2人。劉金路說,這在以前,是我們農民兄弟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都變成了現實。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