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江西網訊記者曹琦報道:『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正是在這一信念的支橕下,黃群在一個崗位上一乾就是27年,練就了一手過硬的『銼刀』工夫。在多年的鉗工生涯裡,黃群憑借精湛的手藝,先後獲得過十多個國家級、省級榮譽,享受國務院津貼,成為名副其實的工裝『尖兵』。
做個『匠人』樂在其中
黃群的父親也是一名專業『鉗工』,在上個世紀50-60年代,為響應國家建設工業發展的號召,從江蘇『支工』到江西,在洪都航空工作了一輩子。受父親影響,中專讀書時,黃群也選擇了『鉗工』這個專業。讓他沒想到的是,和父親一樣自己會在洪都航空的生產車間裡,一站就是27年。
從父親和上一代工匠身上,他學習到了堅定、踏實、精益求精,把每一件工作都當成事業來做。在這種敬業精神的影響下,作為分廠的工具鉗工專家,他憑著一手過硬的『鏨子工夫』、『銼刀工夫』,制造過許多大型壓鑄模、殼體型板、高難度金屬鑄模及鍛造模。在32歲時,黃群就獲得江西省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第一名,在職業生涯裡先後獲得過十餘個國家級、省級榮譽,現為航空工業鉗工首席技能專家。他手工厝成的梅花凸凹件套件,其配合公差只有0.01mm,相當於頭發絲直徑的六分之一。且在任意旋轉配合後仍能達到不透水、不透光的精湛工藝,讓人贊嘆不已,更展示了航空制造的匠人品質。
在飛機制造中,鉗工負責為零件做最後一道手工精密加工,他需要每天要彎著腰,一站就是一整天,反復做銼修動作8000多次。但黃群樂在其中,用他的話來說,不管多麼平凡的工作,都能從中找到樂趣,找到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地方。『我經常告訴我的徒弟,只有把工作看得高尚起來,事情自然而然就能做好。因為做事無非好壞快慢,只要有心都可以不斷改進,不斷完善。』黃群告訴記者,『這麼多年的職業生涯裡,讓我受益匪淺的一個道理,就是要做事先做人。只有先提高自己的格局,工作上的事情也就容易了。』
在洪都航空,至今還流傳著師傅帶徒弟,手把手教技藝的傳統。對黃群來說,對他影響最大的是他的師傅——黃榮貴。剛畢業的時候黃群也曾經心浮氣躁,覺得在車間工作太苦,難以沈下心來做事,這讓他的師傅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印象中有一次,做好產品提交檢驗合格後,我就打算開始做下一個產品了。沒想到,師傅二話不說,直接把我做的產品拿過去,重新又做了一遍。』黃群說,這件事給他的觸動很大,從此,他學到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精益求精。作為一名『匠人』,應該對每件產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極致。不僅僅停留在已經做得很好了,還要求做得更好,『即使做一顆螺絲釘也要做到最好』。
正如老子所說,『天下大事,必作於細』。事實上,古往今來,熱衷於精益求精的工匠們一直是世界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工匠,如倪志福、郝建秀等,他們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改革開放以來,『漢字激光照排系統之父』王選、『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充電電池制造商』王傳福、從事高鐵研制生產的鐵路工人和從事特高壓、智能電網研究運行的電力工人等都是『工匠精神』的優秀傳承者,他們讓中國制造影響了世界。
堅持學習讓夢想插上騰飛的翅膀
預則立,不預則廢。黃群說,現在是學習型的社會,未來隨著智能化的發展,制造業的很多工種將被人工智能取代。在強烈的危機意識下,黃群總是向最先進的技術學習。目前,他已熟練掌握了車、銑、刨、磨等數個工種的操作技能,掌握了建模和數控編程技術和UG、CATIA、MasterCAM等數控編程軟件。他告訴中國江西網記者,每天平均用1-2個小時來學習,多年來購買的專業書籍多達500多本,發表了多個專業論文。
工作之餘,他還將自己所學的與維修技巧技術制作成培訓教材,使得模具鉗工技術工人在技能水平上有了顯著提昇。還多次擔任崗位練兵活動的授課老師,理論聯系實際,傳授加工技能。因此,在洪都航空的車間,總能看到黃群忙上忙下的身影,細心的人總會發現,他要麼在指導團隊解決難題,要麼在技術室給同事分享工作經驗。十幾年如一日,長期以往,黃群可謂是『桃李滿洪都』了。
通過自學,黃群帶領團隊在工作中攻堅克難,積累下了豐富的實戰經驗。作為工裝模具的硬骨頭項目,45度橡膠壓模因其超高的表面光潔度和錯邊公差量要求,自2015年以來一直制約著洪都航空分廠相關模具的交付。現有模具檢測手段的日益先進與模具車削機床無法滿足制造要求的現狀,導致模具交付一直不穩定。
面對這個難啃的硬骨頭,黃群當仁不讓地擔任了攻關隊隊長,帶領工裝設計員、車間工藝員和操作工人,研究模具特點,借鑒國內先進的模具設計工藝,並利用CATIA軟件建立三維數模,將固定式模具結構改為活動式,從而突破了45度橡膠壓模制造的技術難關。
針對模具表面光潔度的提高,他憑借多年的鉗工工作經驗,帶領攻關隊員采用研磨膏研磨、纖維油石研磨等研磨手段,歷經8個月的艱苦努力,油斷了上百根油石,終於帶領攻關隊員采用新型研磨膏通過手工打磨,使得橡膠壓模的表面粗糙度達標,產品一次性交付合格率達100%。從而保證了11套45度橡膠壓模的合格交付,他參與的《提高45度分模圓截面膠圈壓模制造合格率QC小組》獲2016年度航空質協湘鄂贛分會QC成果二等獎。
專業技能競賽是檢驗工匠水平的試金石,在長期的積累下,黃群率領的團隊總能在眾多競賽中奪得第一。『記得參加一次競賽時,我們都以為會按照之前的慣例,考試內容不會有很大變化。結果,主辦方臨時調整了考題。當時,我一下子就懵了,整整6分鍾不敢動手。最後,雖然我們還是取得了第一的成績。但是,這次比賽讓我意識到臨場應變能力的重要性。』在這之後,黃群總是有意識地在工作中鍛煉自己,從單一地思考問題轉換到考慮多種解決方案,他總是不滿足於簡單地完成任務,力求創新思路將事情做的極致。
工匠精神築夢中國制造2025
在多年的工作中,黃群通過自學知識儲備已經遠遠超過同行。他這個好學的習慣還深深地影響了女兒。『我們家有一個透明的書房,兩張書桌,一張是我的,一張是女兒的。如果我不在單位加班,就是在這個書房裡。不像別的家長,我說不出那麼多大道理,對於女兒的教育問題,我更喜歡讓她看看爸爸是怎麼做的,小朋友就能慢慢意識到這麼做帶來的益處。』
一絲不苟的工作習慣,也被黃群帶到了生活當中。『以前,女兒一回家剛進門就喜歡把鞋子亂扔,我看這個習慣很不好,讓家裡亂糟糟的,自己心情也不好。就跟她說,進門後第一件事,首先要把自己的鞋子擺好,這樣家裡纔會整潔美觀。她看到我一直這麼做,自然而然也跟著我做,漸漸地養成了愛衛生的好習慣。別人家可能是吃完飯先嘮嘮嗑,我們家不會。基本上吃完飯5分鍾內一定要洗好碗,將臺面收拾乾淨再聊天。』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女兒改正了丟三落四的毛病,『書包從來都是整整齊齊了,晚上睡覺前一定會把第二天要用到的書本、學習用品准備好。不會像以前一樣,老是忘記帶東西。』
在我國,工匠精神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和文化積淀。在歷史長河中,出現了很多像黃群一樣的『匠人』。魯班、歐冶子、蔡倫、畢昇、李春、黃道婆......無數傑出工匠用自己的創造性勞動,不但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物質遺產,推動了我國古代文明發展的歷史進程,更形成了我國工匠獨具一格的『尚巧』『求精』的精神特質。
工匠精神也是推動整個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力量。無論是古巴比倫的的青銅大刀、古埃及的法老金字塔,還是近代英國工匠瓦特發明的蒸汽機,其蘊含的工匠精神催生了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將『至善至美』作為自己的職業追求。他們求真務實、嚴謹細致、執著專注、推陳出新,在制作精美器物的同時,不斷豐富著工匠文化的精神意蘊。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雙城區完成民生微項目25個 提昇『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成效2021/09/01
- 李陽回應前妻家暴指控:教育女兒時發生言語爭執2021/09/01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