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初,為適應國內實現國共合作新的革命形勢要求,旅歐黨、團組織決定聯合創辦機關刊物《赤光》半月刊,《少年》停刊。

《赤光》雜志
說起《赤光》,還有段關於鄧小平的有趣典故。話說鄧小平曾經是《赤光》編輯部最年輕的成員,他刻寫的字黑大、工整又雋秀,力透紙背,印刷清晰,裝訂簡雅,眾人對此贊不絕口。那時候『小鄧』常常左手捏著面包,右手操作印刷,獲得了個『油印博士』的稱號。

鄧小平在施耐德工廠的僱傭登記卡。上面是鄧小平學名『鄧希賢』的音譯。工卡現存施耐德工廠資料室
每逢周末,周恩來等還到近郊的大學區、工廠區、華工區和勤工儉學學生集中地的小咖啡館演說,揭露留學生中那些猖狂攻擊馬克思主義的反動分子的真面目,宣傳共產主義思想,引導旅歐學生爭取認知馬克思主義。
陳延年、陳喬年二人是陳獨秀的兒子。兄弟倆一度信仰無政府主義。1920年初,兩人來到法國勤工儉學,還成了無政府主義的工餘社成員。後來經過斗爭實踐,在周恩來、趙世炎等人的熱情幫助下,終於拋棄了無政府主義,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真正的革命科學,參加了旅歐中國共青團和共產黨。陳延年、陳喬年先後在1927年、1928年英勇就義。兄弟二人面對國民黨反對派的屠刀,都表現出了鋼鐵般的意志與堅貞的氣節。
這是一群開放、可愛的年輕人。他們睜開雙眼看世界,他們尋求真理救中國,他們百川歸海找組織,他們一腔熱血衛信仰……
當年追求民族解放,需要青年。如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樣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接續奮斗。
在黨的生日即將來臨之際,回顧一群年輕人千裡追尋真理的歷程,讓人不禁感慨:在年輕的時候,將自己的人生理想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系起來,與民族的興衰榮辱牢牢結合起來,纔能做出無愧於時代的業績。
(作者:檔案君)
本文檔案資料參考自『不忘初心』——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陳列、國家博物館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雙城區完成民生微項目25個 提昇『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成效2021/09/01
- 李陽回應前妻家暴指控:教育女兒時發生言語爭執2021/09/01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