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求真理
在毛澤東致力於探究國內情況的同時,一群有志青年在海外了解了工人階級被壓迫被奴役的現實,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逐步樹立無產階級世界觀,進而成為建立中國共產黨的骨乾力量,並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圖為1921年春,張申府與天津覺悟社部分成員在法國巴黎合影。左起:張申府、陶尚釗、周恩來、張家俊、劉清揚(女)、李錫智(女)
1921年春,國內中共發起組決定在法國巴黎成立共產主義小組。時在法國的5位中共黨員——張申府、趙世炎、周恩來、劉清揚、陳公培——組成了黨的早期組織——旅法共產主義小組。1922年5月,在幾人的籌備下,中國少年共產黨成立。趙世炎為書記,周恩來為宣傳委員,李維漢為組織委員。1923年2月,『少共』在巴黎召開臨時代表大會,更名『旅歐共青團』。當時,團組織是半公開的,而黨組織是秘密的,不公開活動。因此到1925年4月,《為孫中山先生逝世告旅歐華人》一文發表時纔第一次出現『中國共產黨旅歐支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旅歐區』的聯名落款。

1924年在法國的共產黨員合影。前排左4是周恩來,左1是聶榮臻,末排右2是鄧小平
當時,無政府主義、工讀主義等形形色色的思潮在中國青年包括海外留學生群體中眾聲喧嘩,莫衷一是。周恩來、鄧小平等旅法黨員、團員就通過出刊與演說,在異國他鄉向中國旅歐留學生傳播馬克思主義,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團結青年學生。

旅歐少共機關刊物:《少年》雜志。1922年8月至1923年底共出版13期
1922年8月,旅歐少共創辦了機關刊物《少年》雜志。該刊以理論宣傳為主。據親歷者蔡暢回憶:『《少年》刊物是輪流編輯,鄧小平、李大章同志刻蠟版,李富春同志發行。有時是三日刊、二日刊、月刊,時間不定。鄧小平、李富春同志是白天做工,晚上搞黨的工作,而周恩來同志則全部脫產。』

《少年》雜志中的文章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雙城區完成民生微項目25個 提昇『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成效2021/09/01
- 李陽回應前妻家暴指控:教育女兒時發生言語爭執2021/09/01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