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知名外企和上海本土券商之間,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經濟金融專業的小徐選擇了後者。這是他綜合考慮過北京、上海、杭州、蘇州等多地企業的offer後作出的最終選擇。
根據教育部2018年3月公布的數據,2017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達60.84萬,同比增長11.74%。同年留學人員回國人數較上一年增長11.19%,達到48.09萬人,創歷史新高。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注意到,與以往『海歸』更青睞北上廣的外企不同,如今的『海歸』青年呈現出新特征——很多人開始接受杭州、蘇州等新一線城市,他們喜歡在本土企業工作。
日前,BOSS直聘研究院抽取了10.4萬具有完整海外學歷教育背景的人纔樣本,並觀察這一群體的就業選擇,其中重點關注畢業於2017年和2018年的『海歸』人纔。這些參與調查的『海歸』中,本科學歷者佔34.2%,碩士及以上學歷者佔65.8%。
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選擇在北上廣深求職的應屆『海歸』比例較2017年同期下降1.3%,選擇二線城市的應屆『海歸』佔比則上昇1.2個百分點至28.3%。
2018年上半年,選擇在北京求職的2018年應屆留學生佔比較2017年同期下降1.28個百分點,選擇上海的應屆留學生佔比下降0.26個百分點。但由於城市綜合實力強大、工作機會豐富,盡管人纔有所分流,北京和上海對青年『海歸』人纔的吸引力較其他地區仍有倍數級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線城市對『海歸』的吸引力持續增長。2018年上半年,選擇在杭州就業的應屆『海歸』人纔佔比增幅為0.66%,增速居全國首位,成都、南京緊隨其後。而從二三線城市離職的『海歸』中,有30%的人找下一份工作時會選擇距離較近的新一線城市。
中國本土創新科技企業正越來越受到『海歸』人纔的歡迎。2018年,BOSS直聘平臺上最受『海歸』人纔關注的30家企業中,科技企業佔據14席,較2015年增加5席。另外,『海歸』人纔對『創業明星公司』的關注度有顯著提昇。盡管這些公司在規模和底蘊上尚有較大提昇空間,但憑借迅猛的發展速度、高創新力和在各自垂直領域的巨大優勢,這些創業公司的吸引力正不斷增強。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雙城區完成民生微項目25個 提昇『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成效2021/09/01
- 李陽回應前妻家暴指控:教育女兒時發生言語爭執2021/09/01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