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記者彭思敏):走進廣東省韶關南雄市靈潭村,眼前出現的是一幅生機盎然的畫面,村民們走在開闊的田間小路上,住在青磚黛瓦的房子裡,活躍在有濃厚現代氣息的扶貧廠房裡,顯示出對生活的熱情與期盼。而僅僅在一年多前,這裡還是一個破敗的小村落,通過發展『造血式』扶貧產業,如今的靈潭村實現了華麗的蛻變。
發展特色農家樂村民吃上『旅游飯』
6月27日上午,『脫貧攻堅在行動鄉村振興看南粵』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來到廣東省韶關南雄市珠璣鎮靈潭村。作為全省的脫貧樣板村,靈潭村積極創新,走出了一條旅游扶貧、產業脫貧之路,既保護了綠水青山,又創造了金山銀山。

采訪團一行走在靈潭村的田間小路上(主辦方供圖)
靈潭村地處南雄市珠璣鎮中北部,距離著名的尋根聖地珠璣古巷不到10公裡,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靈潭村村委因地制宜,花大力氣改造村容村貌,並以農耕為主題,打造集觀賞、品嘗、游玩為一體的體驗式『農家樂』項目,同時聘請當地貧困戶作為服務人員,以增加他們的家庭收入,實現精准脫貧。村裡的『農家樂』已於2017年10月開始正式對外營業,靈潭村村民從此吃上了『旅游飯』。
除了旅游的推動作用外,靈潭村的發展也離不開集體產業的創新。靈潭村素有『腐竹之鄉』之稱,為了貫徹產業扶貧政策,打造『靈潭腐竹』這一品牌,靈潭村村委會一方面通過帶動村民大力種植黃豆,發展綠色種植業,另一方面興建了『靈潭腐竹食品發展有限公司』,以擴大腐竹的生產規模,壯大集體經濟。2017年,村集體收入已經從2015年的1.5萬元增長到56萬元。靈潭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黃健忠表示:『產業脫貧纔是真正的造血工程,只有不斷促進產業的發展,纔能幫助村民們持續創收,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發展黃煙種植業貧困戶生活有保障

曾經的貧困戶朱光鳳在烤煙房整理黃煙攝影:彭思敏
除了發展腐竹產業,靈潭村還利用丘陵地形的優勢大力發展黃煙種植產業,新建20間烤煙房,以租賃的形式租給煙農進行烤煙。貧困戶朱光鳳便是黃煙產業的受益者之一。朱光鳳是因病和缺乏勞動力致貧的典型,她的丈夫因為殘疾無法承擔長時間的體力勞動,兒子因為一次車禍失去了勞動能力,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了朱光鳳一個人的身上。在了解到她家的具體情況後,村委乾部邀請朱光鳳加入烤煙房工作,每個月工作20天,工資收入2000多元,遠遠超過了以前務農的收入,也極大地緩解了一家人的經濟壓力,而像朱光風這樣在黃煙廠工作的貧困戶一共有10家。
目前,靈潭村下轄11個自然村,共518戶,總人口2079人,其中貧困戶44戶119人,在各類脫貧政策的幫扶下,截至2017年底,這些貧困戶已經全部摘帽,人均年收入達到8663元。以前,靈潭村是個留不住勞動力的窮鄉僻壤,青壯年們紛紛選擇去外地打工以維持全家生計,但如今,工廠就開在自家門口,賺的錢並不比在外打工掙得少,同時還能兼顧家庭,所以大部分人都回到了家鄉,為村裡百姓的脫貧致富貢獻力量。
危舊房變幸福樓孤寡老人養老不用愁

靈潭村的幸福樓(主辦方供圖)
改造危房也是扶貧攻堅、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工作之一。靈潭村全村的貧困戶危舊房改造任務總共有42戶,2016年完成了22戶,剩餘20戶於2017年11月全部完成。對於失去勞動能力也沒有經濟能力進行危房改造的6戶孤寡老人,靈潭村村委經過研究決定,為他們建造一棟設施齊全的幸福樓,房子的產權歸村委會所有,但可以免費提供給這些老人居住。這樣的做法一舉三得,一來可以節省宅基地,留出更多面積發展經濟,二來方便老人間互相照應,三來可以實現房子的循環利用,為更多孤寡老人服務。
今年71歲的曾冬鳳老人和老伴在幸福樓裡已經住了一年多,此前他們所住的危房連基本的遮風擋雨都成問題,住進幸福樓後,曾冬鳳的幸福感大大提昇了,她對記者說:『現在住的地方很方便,什麼都有,政府每個月還給1千塊的貧困補貼,養老基本上是不用愁了。』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雙城區完成民生微項目25個 提昇『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成效2021/09/01
- 李陽回應前妻家暴指控:教育女兒時發生言語爭執2021/09/01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