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在連平縣三角鎮石馬村的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裡勞作(李文亮攝)
央視網消息(記者李文亮)6月26日下午,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三角鎮石馬村的蔬菜種植基地,44歲的何輝蘭正和村民一起采摘成熟的青菜。加入合作社種植無公害蔬菜後,過去曾經貧困的何輝蘭家裡年收入能達1.6萬元。
何輝蘭生活的變化得益於當地因地制宜發展的大棚蔬菜產業。26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指導,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省委農辦主辦的『脫貧攻堅在行動鄉村振興看南粵』網絡主題采訪活動第二站來到廣東省河源市,在這裡有著很多的『何輝蘭們』。產業幫扶,科學種植,正拓寬著群眾的『脫貧致富路』。
產業扶貧是拔『窮根兒』的治本之策。『要脫貧也要致富,產業扶貧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曾經強調,產業要適應發展需要,因地制宜、創新完善。河源市的扶貧攻堅工作就很好地踐行了這一理念。
地處龍川縣義都鎮西北部的桂林村,是省定新時期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相對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為57戶164人。這裡同時也是一個有著紅色基因的山區村,龍川八景之一的高峰—『大帽山』就坐落在這裡,該村種茶歷史悠久,村民利用山高、氣溫低的優勢,廣泛種茶,全村509戶2229人中,就有500戶種植茶葉,種植面積約5000畝。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雙城區完成民生微項目25個 提昇『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成效2021/09/01
- 李陽回應前妻家暴指控:教育女兒時發生言語爭執2021/09/01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