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脫貧攻堅在行動】廣東『桂林』:貧困村裡來了位『茶博士』 自此幸福奔小康
2018-06-27 18:40:00 來源: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  作者:溫維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丘陵延綿的土地上,整整齊齊地栽種著一片片茶樹,崇山峻嶺中,隱約能聞到些許茶香。這裡是桂林村,過去的它因山而美,現在卻也因山而貧。

  桂林村村書記鄒錦輝向記者介紹桂林村的扶貧現狀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溫維娜/攝

  6月26日下午,記者跟隨『脫貧攻堅在行動鄉村振興看南粵』集中采訪團深入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義都鎮桂林村,傾聽廣東『桂林』與茶樹之間的扶貧故事。據桂林村村書記鄒錦輝介紹,桂林村,是一個具有1560多年皋盧茶(綠茶)種植歷史的村莊,因為山高、氣溫低等地理優勢,桂林村的茶產業一直延續至今,村內至今保留著百年老茶樹。

  但險要地勢為茶樹生長提供良好自然條件的同時,也制約了桂林村茶產業的發展。『從前由於山路崎嶇沒有辦法通車,村民上山采茶,大約要花費兩小時的時間。』鄒錦輝一手比劃著不遠處的山脈,一邊向記者介紹道。道路不通,茶葉銷量不高,越來越多的村民不願意在種茶上下功夫,陸續外出務工。

  村民向記者展示桂林村自制的茶產品。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溫維娜/攝

  鄒錦輝認識到,山路不通,扶貧的道路也走不通。2016年,新一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在深圳市糧食集團有限公司的對口幫扶下,桂林村陸續修建3條茶山道,大約20多公裡,覆蓋桂林村的絕大多數茶園。『道路通了之後,我們采茶更加方便了。』村民李茂青家中擁有60多畝茶園,大多在崎嶇的丘陵地區,他十分滿意政府對路況的重視和改善。

  路通了,種茶技術也要跟上來。為了提高茶葉產量,桂林村的領導班子試著向華南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老師鄭大叡博士尋求幫助。在村委邀請下,鄭大叡帶著科學種植方式走進桂林村,通過引進茶苗種植和指導農戶進行合理修剪、科學施肥和綠色防治技術,幫助桂林村提高茶葉產量和品質。

  村民在鄭大叡建立的科技種植示范園中采摘茶葉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溫維娜/攝

  剛開始進村時,村民並不相信這個『年輕的小伙子』能幫他們提高茶葉產量,依舊按照老方法種茶。『如何纔能讓村民信任自己?』鄭大叡剛進村時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既然村民聽不懂專業知識,那就直接做出來給他們看。』鄭大叡在村中道路旁顯眼的位置,專門闢出一塊地用來按照他所講的科學方法種茶,『只有讓村民切切實實用眼睛看到實際的效果,他們纔會相信你』。兩年來,鄭大叡先後5次到村開展茶葉種植培訓,在田間地頭實地指導農戶。

  鄭大叡向記者介紹自己建立的科技種植示范園,並講解科技種植的方法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溫維娜/攝

  據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了解,目前,桂林村茶葉年產值達到1500萬元,人均增收1900多元。村裡的茶園面積從2015年的3000畝左右,擴大到了現在的5000畝左右。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從這些數字中實實在在體現出來。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