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臨中夏,千載意蘊長。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千百年來,端午民俗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和人文情懷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別具意義,一脈相承,歷久彌新。
屈子身上有著中國人的『骨』。紀念為了銘記,傳承不忘初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
我們崇尚『民惟邦本』、『和合共生』的大同理念;我們贊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品格修養;我們奉行『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人文觀念;我們強調『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義擔當……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的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其重要的一個源頭活水即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中國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也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正如習總書記所強調: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沈、更持久的力量。
這種力量,穿越時空,代代相傳。前不久剛剛完成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其研究結果不僅以豐富的考古資料,實證了中華大地5000年文明,同時也實證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兼容並蓄、綿延不斷』的總體特征。
這種力量,立規矩、畫方圓、明底線,是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擘畫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同心圓。

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更是總書記的期冀。
深刻領會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思想,我們要始終從中華民族最深沈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優秀傳統文化,從國家戰略資源的高度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從推動中華民族現代化進程的角度創新發展優秀傳統文化,讓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來,使之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性力量。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作為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應該而且一定能夠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創造中推進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結合時代要求傳承創新,讓中華文化煥發出絢麗的新時代風采和世界魅力。(央視評論員)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雙城區完成民生微項目25個 提昇『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成效2021/09/01
- 李陽回應前妻家暴指控:教育女兒時發生言語爭執2021/09/01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