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  新聞
搜 索
【新時代屬於每一個人】深刻感悟端午節裡的家國情懷
2018-06-16 13:57:14 來源:華龍網  作者:老帆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6月12日,江蘇大學十多名來自古巴、喀麥隆、巴基斯坦、贊比亞、幾內亞等國的留學生走進鎮江市南山街道五鳳口社區,與社區居民一起包粽子、畫彩蛋,感受中國傳統的端午文化。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與春節、清明、中秋等民俗節日一樣,素來備受官方和民間的共同重視,被賦予了相當豐富的情感和文化元素,2009年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外影響力的不斷擴大使之成為觀照中華文化、文明的一個重要載體。如何把端午節過得更有儀式感也更具時代意義,也一直是人們熱議的話題。

  享民俗趣。吃粽子、掛香囊、置艾草、賽龍舟、驅五毒、?雄黃酒、懸鍾馗像……經過千年演進,端午節的這些習俗至今仍被傳承下來,不僅保持了別具一格的節日特色,而且給人們帶來特別的節日樂趣和體驗。尤其是作為最主要標配的粽子,盡管早已步入工業化、流水線生產時代,但人們還是樂於親自動手做,既沿襲傳統口味又嘗試花樣翻新,吃粽子不再滿足於『飽口福』,而更看重節慶的氛圍和樂趣。

  品文化味。端午節蘊涵著豐富的民俗文化,這也是其之所以經久不衰,並且日益為國外民眾認同、熱捧的關鍵所在。節氣文化。我國古代民間就十分重視節氣、生活、生產規律的研究,不少民俗節日都與特定的『節氣』相對應,農歷五月初五接近夏至,是白天最長、陽氣最旺時節,故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凸顯出天人相應的朴素思想;健康文化。陽盛易傷人,也易於害蟲繁殖、病毒傳播,故而有了艾草醺毒、雄黃驅毒等原始『秘方』,可見祖先們對健康養生頗有講究;進取文化。端午之際萬物生長極其旺盛,顯現出蓬勃的生命力,多地有賽龍舟民俗,正流露出昂揚向上、拼搏進取的心態。

  抒愛國情。歷史上端午節起源有多個版本的傳說,愛國詩人屈原遭流放後因報國無望於農歷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民眾紛紛自發劃船尋找、營救,為保屈原遺體不被魚蝦所食,家家戶戶都把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每年五月初五都要劃船、投粽子,端午節賽龍舟、包粽子約定俗成,得到民眾最廣泛的默契,清楚地表明愛國主義情懷自古以來就根植在炎黃子孫心中,從這個意義上說,端午節不啻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端午節緬懷愛國詩人,寄予著人們對國強民富的執著願景,也激勵著我們為未來美好生活和民族復興而不懈奮斗。

  端午節過得更有儀式感,不忘節俗初心、感悟家國情懷、融入時代元素,既是一種民俗敬畏和文明傳承,更是一種文化自信和精神堅守。

責任編輯:孫嵐
【專題】2018網絡中國節·端午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