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  新聞
搜 索
【評新而論·中國經濟再出發】新時代脫貧攻堅路上的『硬骨頭』怎麼啃?
2018-06-15 11:09:01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貧困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反貧困是人類共同的任務。回首過去,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在解決貧困問題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特別是近五年,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易地扶貧搬遷830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這是舉世關注的減貧實踐。前瞻未來,脫貧攻堅形勢依然嚴峻,改革進入深水區,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行百裡者半九十,再硬的骨頭也要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這是擲地有聲的莊嚴承諾。新時代要有新作為。那麼,新時代脫貧攻堅路上還有哪些『攔路虎』?我們在脫貧攻堅方面又積累了哪些寶貴經驗?

  扶貧如何讓群眾滿意?精准扶貧貴在精准施策

  脫貧攻堅貴在精准,重在精准,成敗在於精准。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全過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為什麼講要精准扶貧?習近平總書記曾形象地指出,『手榴彈炸跳蚤』是不行的。抓扶貧切忌喊大口號,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騖遠的目標,要一件事一件事做。實踐證明,在習近平總書記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戰略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的扶貧事業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目前,脫貧攻堅進入『攻堅拔寨』的衝刺期,時間緊迫、任務繁重,也出現了一些急功近利的現象。比如,有些地方出現了『紅眼羡貧』的問題,一些生活條件尚可的非貧困戶看到貧困戶享受到各種優惠政策和生活照顧後,也要求被納入『貧困戶』以享受各種幫扶政策。有的甚至通過上訪渠道『討說法』或編造材料,誘逼基層政府予以扶貧照顧。

  精准扶貧首先要精准識貧,把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精准地挑選出來,是打贏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的關鍵。在貴州,以『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的『四看法』為基礎,根據地區貧困發生率、人均可支配收入、貧困人口規模、發展環境,適當考慮區域平衡和示范帶動作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評估體系,基本保證了選出來的極貧鄉鎮經得起群眾檢驗。

  因此,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要堅持問題導向,精准施策,切實做到扶真貧、真扶貧,做到扶貧工作務實、脫貧結果真實、脫貧成效群眾認可。

  脫貧內生動力如何激發?扶智扶志需要久久為功

  『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的現象在一些地方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精准扶貧,光有一個個扶貧乾部的一腔熱情和身體力行,是遠遠不夠的。貧困人口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貧困人口個體或者群體發自內心的脫貧致富強烈願望和自發動力,直接決定脫貧攻堅的最終成效。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扶貧同扶志相結合的要求,將提昇貧困人口脫貧攻堅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習近平總書記還曾指出,貧困地區、貧困群眾首先要有『飛』的意識和『先飛』的行動。沒有內在動力,僅靠外部幫扶,幫扶再多,你不願意『飛』,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017年8月,國家級貧困縣河南省社旗縣創新工作方法,在李店鎮朱莊村、橋頭鎮小河流村、趙河街道代營村試點推出扶貧扶志『初心屋』,由此拉開了扶志工作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的序幕。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在不知不覺中淡化,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被激活,群眾的脫貧渴望逐漸變成增收致富的動力。另外,『十三五』期間,我國將穩步推進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中央財政也將繼續對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給予政策傾斜,讓更多困難家庭孩子能夠受到良好教育,擁有更多上昇通道。

  脫了貧如何穩得住?圍繞穩定發展做文章

  『苗弱難經風雨』。貧困群眾經濟實力薄弱,如果脫貧攻堅缺乏科學精准的配套幫扶措施,脫貧質量不高不穩定,貧困的陰影就會再次侵襲。疾病、上學、殘疾、自然災害等,都可能使已脫貧群眾返貧。

  因此,精准扶貧要把為貧困地區、貧困村戶謀劃致富產業思路、找准富民產業作為突破口,要鼓勵和吸引更多非公企業到貧困地區投資創業,由被動『輸血』變主動『造血』。除此之外,要改善貧困地區居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加大對貧困地區水、電、路、氣、網、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為扶貧道路創造基礎條件,提高基本公共服務能力。要根據不同類型的返貧現象,在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基礎上,采取不同的扶貧措施。

  精准扶貧,攻城拔寨靠發展,安營紮寨還得織密健康網。據了解,2017年,健康扶貧已救治421萬大病和慢性病貧困患者,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實際報銷比例提高到了80%以上。內蒙古興安盟還展開了『治未病』探索。興安盟地處大興安嶺南麓,是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因病致貧的佔50%以上。農牧民平時飲食重油重鹽,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病相對高發。興安盟衛生部門指導村兩委班子和駐村工作隊,進村入戶宣講吃鹽重的危害,還為每戶配發了鹽勺。

  務實作風如何落地生根?紮緊制度籠子

  『今年是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明確提出了這一年脫貧攻堅的重點工作。

  為讓脫貧攻堅工作更加陽光透明,國務院扶貧辦在官網設立『扶貧領域違紀違規曝光平臺』,定期公布各類違紀違規典型案件。不僅如此,國家審計署針對扶貧的審計已經成為常態,僅在2017年第三季度審計中,就組織抽查了1343個單位1914個項目,涉及資金4421.59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278.04億元。

  抓好扶貧領域的作風建設是鞏固已有成果、更好落實扶貧政策的重要保障。當前,一些地區的扶貧乾部在工作作風上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有的單位和領導乾部抓精准扶貧作風不實,甚至對扶貧款『動腦筋、伸黑手』;有的地方扶貧工作以會議貫徹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簡單給錢發物,讓精准扶貧變成了精准應付。要把作風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點,堅持問題導向,集中力量解決脫貧領域『四個意識』不強、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資金管理使用不規范、工作作風不紮實、考核評估不嚴格等突出問題,加強制度建設,紮緊制度籠子,以更為紮實、更為過硬的工作作風投入新的扶貧戰斗中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打贏脫貧攻堅戰,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將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裡歷史性地得到解決。這是我們人生之大幸。惟其艱難,纔更顯勇毅;惟其篤行,纔彌足珍貴。面對難啃的『硬骨頭』以及出現的新問題,我們更需要沈住氣、耐下心,下足『繡花』功夫,聚焦難點、精准發力,打贏新時代脫貧攻堅戰!(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武曉娟)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