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川』越十年:江蘇對口援建後,綿竹鄉村建設變『輸血』為『造血』
2018-05-10 15:08:54 來源:新華報業網  作者:汪曉霞 華夏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九龍鎮清泉村54歲村民李芳告訴記者,江蘇來的農技人員魏忠明曾教她種植鎮江的葡萄品種『夏黑』,『家裡2畝多地,他教我怎麼種苗、打藥、掐尖……1畝葡萄能賣1萬多塊,今年這一塊的收入就能達到2萬多』。江蘇的另一位農技人員趙勇則向李芳傳授了養豬和養雞新技術。

  地震時家裡房子倒了,為了建新房,李芳家在政府補貼之外又貸了2萬元,因為葡萄等高效農業技術提高了家庭收入,所以2萬元貸款也已經還完。

  示范園內新近設立的『德陽鄉村振興農民大學』引人注目。在江蘇援建基礎上,當地又進一步加強高效農業實訓,一批『地產』的高級農藝師成為農民的實訓老師,活躍在田間地頭,『示范園效應』已輻射周圍5000餘畝農田。

  『山上是漫山遍野的生態林,山坡上是各種經濟林果,林果下面種草、養雞、養羊,水田裡面種的有機水稻。四川的丘林山區和我們蘇南一樣,整個生態系統得到修復後,將形成一個新的有機農業生態系統,就能體現高效、產品安全、環境友好、自然節約,為全國鄉村振興做出表率。』面對正步步兌現當年設想、生機蓬勃的『江蘇高效農業示范園』,趙亞夫寄予厚望、描繪未來。

  強震曾推倒這裡98%的房屋

  幸福生活終究還是有備而來

  付少平是綿竹市遵道鎮棚花村黨支部書記,今年清明小長假時,他家新開的民宿一經亮相,便受到城裡人的追捧。吸引城裡人下鄉旅游、住民宿,正喚醒棚花村在鄉村振興大潮裡的發展活力。

  付少平說,汶川大地震導致村裡98%的房屋垮塌,而得益於常州市的對口援建,村裡又呈現如畫般景象。

  『常州當時共援建鎮上16個項目,共投入5億元,其中,村裡的年畫傳習所、4組農家樂集聚區的基礎設施配套等都建好了。』遵道鎮副鎮長李國平介紹說,常州還幫助村裡做了災後重建規劃,一批融合江南白牆灰瓦元素的川西民居,在村裡崛起。

  這些年,德陽市推開『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投資500萬元讓村裡的基礎設施又上了臺階,路平了,建起了公廁,村民議事廳、德治法制廣場、清廉池、騎游道等也一一登場。這給村裡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提供了更為優越的條件。

  在付少平眼裡,村莊沿龍門山而建,空氣好,環境優美,夏季氣溫涼爽。『村裡種植了2100畝經濟果林和1000畝彌猴桃,開辦了40多家農家樂。游客來了,不僅可以觀賞和采摘林果,也可以登山望遠,吃農家菜,發展鄉村旅游獨具優勢。2017年,村民人均年收入18666元。』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遲灝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