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川』越十年:江蘇對口援建後,綿竹鄉村建設變『輸血』為『造血』
2018-05-10 15:08:54 來源:新華報業網 作者:汪曉霞 華夏

交匯點訊5月8日至9日,記者走馬十年前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災區之一——四川德陽綿竹市,這裡也是交匯點記者參與『「川」越十年全國黨報黨端聯合采訪活動』的第三站。一個最為深刻的印象是:震後十年,重生的不僅是城市,也有鄉村。
汶川大地震後,江蘇對口援建綿竹,曾為綿竹鄉村建設『輸血』,如今,置身鄉村振興的時代大背景之下,當地鄉村建設更變『輸血』為『造血』,產生出了充沛的內生動力。
趙亞夫手把手教他們種草莓
如今他們辦起『鄉村振興農民大學』

9日上午,細雨中踏訪綿竹市九龍鎮的『江蘇高效農業示范園』。園內果林繁茂,綠意充盈。正值草莓成熟季,大棚內的草莓也呈現出最動人的模樣。
2009年由江蘇援建而成的農業園共236畝,是一處推廣先進生產管理技術、發展現代農業的示范基地,最初由鎮江農科所所長趙亞夫等農技專家前來指導並幫助發展,園內種植草莓、葡萄、梨、水蜜桃,同時生態養雞、養豬、養魚,形成了有機的生態農業鏈條。

綿竹江蘇高效農業示范園園長譚少華說,地震前自己種了20多畝果樹。村裡地震受災嚴重,房子基本都倒了,自己種的果林也毀了一些。地震以後江蘇援建農業項目選在這兒,自己家的果林也納入了示范園。『建園之初,趙亞夫和他的徒弟王柏生來到這兒,手把手教我們種草莓。他們告訴我們苗應該怎麼引、怎麼管理,教得很耐心,我們不會的就問,直到把我們教會為止。趙亞夫身體不是太好,但是他來的時候,還是親自下田,拿起鋤頭,跟我們一起乾活。』

譚少華說,示范園確實起到了示范作用,從江蘇引進的草莓、葡萄品種都向外推廣,現在草莓基本上都賣到幾萬元一畝。『江蘇三年援建任務完成之後,還給我們留下聯系電話,有時候我們不懂就直接打電話求助。』
責任編輯:遲灝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平房區安全快速推進全民核酸檢測工作2021/09/23
- 采訪被問未來婚姻生活計劃 謝霆鋒:我不會結婚2021/09/24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