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室變身幼兒養育中心,扶貧從『零』開始
『這個是什麼啊,是兔子,兔子吃什麼啊』、『吃胡蘿卜』。在寧陝海蓮村的一間60平米左右的房子裡,不時傳出孩子們互動的聲音。但是這裡並不是幼兒園,而是村裡的『幼兒養育中心』。

孩子們在上閱讀課。未來網記者趙亞超攝
你可能更想不到的是,這間房子,以前是村裡的麻將室。每到農閑時,許多年輕媽媽和奶奶們就會帶上孩子來這裡,大人打麻將,孩子則在一旁看著。
扶貧要先扶智,寧陝是全國為數不多實現15年義務教育的縣,尊師重教蔚然成風,幼兒園和小學的入學率都達到了100%,年輕媽媽離家打工的比例也相對低許多,但即便是這樣,寧陝縣卻幾乎沒有名牌大學生。
寧陝縣委書記張益民也常常反思這個問題:硬件配套上去了,整個社會重視教育的氛圍也上去了,可人纔培養的質量沒有跟上去,問題到底出現在哪裡?
在經過詳細調研後,張益民發現當地人一方面尊重知識,重視教育,另一方面對於0-3歲的孩子卻普遍不知道怎麼教,且也沒有在認知上把這個時段的教育和教育投入給予足夠的重視。中國大多數貧困鄉村的令一個現實是,孩子一出生就丟給老人『隨便帶帶,健康就好』,大人則離鄉背井外出打工,一年甚至幾年纔回家一次。0-3歲的孩子往往缺失父母的陪伴,造成兒童早期認知能力發展滯後。
在這種背景下,『養育未來』項目應運而生,『養育未來』是一個探索中國貧困地區0-3歲孩子早期發展的公益項目,促進貧困地區嬰幼兒認知、語言、運動和社會情感的發展。由政府主導,提供場地,陝西師范大學教育實驗經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所、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等機構則負責選址、養育師的培訓等。隨後阿裡巴巴等企業注入脫貧基金,『養育未來』項目在當地迅速展開。
阿裡巴巴脫貧基金會副主席彭蕾說:『整個過程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就像十九大報告說的脫貧需要整個社會力量資源。今天,包括研究機構、政府和協會、像我們這樣企業,甚至作為個人都參與進來了,我覺得這些力量的參與特別重要。』
海蓮村的這間養育中心正是『養育未來』公益項目的一部分。胡曉柯則是這間養育中心的養育師。在未來網記者與胡曉珂交談時,有個小娃娃舉著本《我會數一數》跌跌撞撞撲到胡曉珂身邊,粘著她講書。這是這間養育中心裡胡曉珂最花心思的娃——陽陽,陽陽今年2歲零8個月。半年前孩子剛來中心時,不講話。只會哭叫和打人。想要什麼玩具,直接把別的孩子推到,搶過來。『這孩子父母不在身邊,奶奶帶大的,家裡還有個姐姐,什麼都讓著他。』胡曉珂叮囑洋洋的奶奶要每天來中心,半年時間,洋洋不僅學會了如何和同齡人相處,還已經能夠說出簡單的詞語。
寧陝縣委書記張益民高興地告訴未來網記者,『「養育未來」培養出的這代娃娃,有可能成為寧陝人口素質提昇的轉折點。人口素質提高了,貧困落後的局面纔能有轉機。』
另外,『養育未來』的寧陝模式一旦被證明可行,將推動國家在全國做普惠投入,整合更多地方政府、企業和社會資源一起推動貧困兒童的早期發展。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