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業安在收拾屋前堆積的玉米,待他種下的脆李掛果後,家裡的情況將大為改觀。劉政寧攝
產業支橕百姓長效增收有盼頭
務工、養殖、鄉村旅游……短時間內農戶收入明顯增加,但市場變幻莫測,單家獨戶抗風險能力不強,再次返貧的教訓並不少見。重慶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脫貧增收不僅要顧當下,更要看長遠,只有在農村構建起長效的產業支橕體系,纔能真正讓老百姓脫貧後不再返貧,逐步致富。
『沿河鄉的花菇產業半年可見收益,但光靠這一項還是太單一,難成長久之計。』吳雪飛介紹說,為此,沿河鄉還規劃了筍竹、核桃等產業,並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鄉村旅游,3至5年後,這將成為農戶們持續增收的重要保障。
奉節縣平安鄉詠梧村將脆李作為農戶長效增收產業。57歲的蔣業安,手腳有輕微殘疾,一家三口至今仍住在破敗的土房裡。資金可貸款、村裡找銷路,經過村乾部的動員,蔣業安決定發展脆李種植。如今,他租來的10畝山地已經種上了樹苗,『聽說這樹至少要產果10年呢,等掛果采摘了,家裡日子就好多啦。』蔣業安對未來滿懷期待。
巫溪縣中崗鄉茶元村則以茶葉產業為突破口。駐村『第一書記』顏其剛介紹,為實現長效增收,村裡規劃打造1500畝茶園,農戶以土地入股,以合作社經營的方式運作。在新建茶葉加工廠後,茶元村還帶動周邊5個村一起種植茶葉。種植規模的擴大,也將給當地帶來更多的就近務工需求。
『老百姓要長效增收必須靠產業,產業的發展需要龍頭企業的帶動。』巫溪縣扶貧辦主任杜森林認為,農村應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充分調動農戶參與,再引進龍頭企業實現訂單式保障,確保老百姓收入的持續增加。目前,巫溪已引進太極集團發展中藥材訂單種植12690畝,正與渝教集團合作打造建設『在渝高校蔬菜保供基地』,還與縣內大中型超市合作,訂單收購農戶農特產品,帶動1000餘戶貧困戶從事訂單產業。
因地制宜謀發展,長遠產業促增收,是重慶市脫貧攻堅產業布局的主要立腳點。2017年8月,重慶市委、市政府下發的《關於深化脫貧攻堅的意見》中,明確將培育壯大扶貧產業作為增強貧困地區區域發展能力的主要支橕,並指出支持每個貧困區縣培育2-3個優勢特色產業,幫助貧困鄉村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指導貧困戶優選發展1-2個增收項目。
『大力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產業,就是要建立健全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讓貧困地區有持續發展能力,讓貧困戶有獲得感、幸福感。』重慶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說。
找准窮根下苦功,聚力脫貧展宏圖。一場深度貧困攻堅戰,已在巴渝大地上全面打響。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