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巫溪縣中崗鄉茶元村,劉吉翠在自家茶園忙碌著。劉政寧攝
政策給力農戶有乾勁
交通不便、無支柱產業、長效增收措施少……重慶深度貧困鄉鎮的貧困因素多有雷同,規劃卻各有特色。2017年10月,重慶為18個深度貧困鄉鎮制定了專項脫貧攻堅規劃:有的側重特色旅游,有的興建茶業園區,有的發展畜牧養殖……一切從實際出發,從『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形成良性循環,降低返貧率。
在項目安排上,堅持『一村一策、一戶一法』,逐村逐戶完善『村規劃』『戶辦法』,實施清單管理。同時,實施『菜單式』精准幫扶,針對貧困人口主要致貧原因,深化實施產業扶持脫貧、轉移就業脫貧、教育資助脫貧、醫療救助脫貧、生態保護脫貧、保障兜底脫貧『六個一批』精准到戶到人幫扶措施,注重綜合施策,確保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但脫貧不是『等著別人送小康』。好政策有了,還得農戶自己有乾勁。
在巫溪縣中崗鄉茶元村,記者見到村民劉吉翠時,很難想象她家中纔經歷一場『浩劫』。2016年,因丈夫癌癥,劉吉翠不僅花光了家中十幾萬元的積蓄,還欠下了6萬元的債務。加上家中正上高中的兒子和兩位老人,生活的重擔全壓在劉吉翠身上。
困難並沒有擊倒這位堅強的婦人。按照鄉裡的脫貧規劃,茶元村將建設茶葉基地和一個茶葉加工廠。村裡為照顧她,特意將其介紹到茶廠務工,與項目配套的修路、基建等也會讓她參與打打零工。『以前,我家裡除了種點土豆、玉米外,其他幾乎沒有收入。去年,家裡2.5畝茶葉賣了4000多元,在茶廠和項目上打工收入將近1萬元。』劉吉翠算完賬說:『這點錢雖少,但比以前好多了。今年我還要再種2畝多的茶葉,慢慢乾嘛,日子總會越來越好的。』她臉上露出難得的笑容。
奉節縣平安鄉詠梧村,記者見到金鑫時,他正背著一筐喂豬的紅薯葉往家趕。因為要照顧一家老小,當村裡青壯年都外出打工時,金鑫選擇了留在家裡。由於缺乏資金、技術、門路,除了務農,沒有其他任何收入來源,日子過得非常拮據。駐村乾部到他家摸底調查後,建議他發展母豬養殖,賣豬仔增加收入,並主動為其聯系豬種、技術培訓等。在大家的幫助下,金鑫第一批圈養了5頭母豬。
隨著技術的穩定,小豬的產量穩定攀昇,收入也逐年遞增。『去年小豬賣了3萬多元,今年會更多。』金鑫一邊算賬一邊指著屋後說,下一步准備擴大養殖規模,村裡幫忙申請辦理的5萬元低息貸款已經到賬,現在正在改建豬圈,計劃再多養幾頭。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