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奮斗我幸福】農民祁萬海是這樣富起來的
記者 劉健
修過汽車、開過飯店、販過木材、跑過運輸,一圈子下來,祁萬海從未想過,讓自己富起來的居然是老本行——當農民種地。
『現在草莓應季了,一斤賣30元。過年那會兒,能賣到100元一斤。』指著大棚裡一顆顆紅透了的草莓,祁萬海說,去年,僅草莓一項,就收入了50多萬元。
搭乘『互聯網+』的順車,這幾年,祁萬海將種植業與互聯網經濟聯系起來,通過網絡學技術,借力網絡銷售自產有機果蔬,他的『地』越種越大,成為紅古區遠近聞名的新型農民。
補學知識,向綠色農業要效益
50歲的祁萬海是蘭州市紅古區花莊鎮青土坡村人。年輕時,在當地很多人眼裡,他是一個能折騰的人:走南闖北,從事過各種不同的行業。
『闖了二三十年,錢沒掙下不說,還欠了幾十萬元的債。』回想起2010年重回青土坡村的情景,老祁很是感慨。
總結過去的失敗,祁萬海得出一個結論——自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於是,只有小學四年級文化水平的他買了一臺電腦,從學習打字開始,一邊研究使用電腦,一邊種地,每天從早忙到晚。
大半年下來,祁萬海不僅學會了上網,還通過網絡學會了一些現代農業先進種植技術。『發展設施農業,瞄准中高端消費群體,搞綠色無污染的有機果蔬肯定有市場。』想到這裡,祁萬海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在村裡承包了兩個蔬菜大棚,打算種植優質草莓。
『要種就種最好的品種。』借助互聯網,祁萬海從外地引進了高品質的草莓品種,開始了綠色有機草莓的種植,邁出了發展現代綠色農業的第一步。
不用任何化肥和農藥,全部使用農家肥;有種植問題就向區裡的農業專家諮詢或上網找答案……
讓祁萬海欣喜的是:第一次試種就取得了成功。『大棚裡結出來的草莓又紅又甜,味道醇正,聞起來都覺得香味濃郁。』祁萬海說。
一傳十,十傳百,老祁家草莓好吃的消息不脛而走,成為紅古區高端草莓市場上的搶手貨。
借助網絡,好產品走向大市場
『兩個棚頭一年就掙了五六萬,如果種傳統果蔬,最多能掙萬八千。』算完賬,祁萬海心裡一下子就有了底兒。
接下來,他擴大種植規模,增加科技投入,堅定地走上綠色有機果蔬種植之路。
幾年下來,祁萬海在青土坡村和鄰村承包的大棚達到了100個,果蔬種類也從單一的草莓擴大到人參果、無花果、西甜瓜、木瓜、辣椒、櫻桃番茄等10多種,並且多半大棚都已完成了智能化改造。
『大棚智能化就是通過網絡和手機實現對大棚的卷簾、澆水、換氣等操作;大棚裡的空氣溫度濕度、土壤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大氣壓強等各項指標一目了然。』祁萬海介紹,大棚的智能化改造使種植效率大幅提昇。『以前一個人管一個棚還嫌累,現在一個人管幾個棚也很輕松。』
走到這一步之後,老祁並未就此滿足。2016年,祁萬海成立了甘肅農邁特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農邁特」的意思就是農業邁向互聯網時代。』祁萬海解釋說。
為了讓綠色有機果蔬與互聯網融合得更緊密,祁萬海又做了一件重要的事:請人為公司研發電商平臺,實現綠色有機果蔬的網上下單、線下配送。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發,『農邁特』的電商平臺——農邁特開心農場終於在2017年開業了。
『消費者通過手機APP,就能下單購買「農邁特」的有機果蔬,順豐快遞蘭州市內24小時,全國48小時內送達。』祁萬海說。
不僅如此,在實現網上銷售的同時,『農邁特』還打造了自己的溯源管家系統,實現了覆蓋所有果蔬品類的全流程溯源,這讓祁萬海尤為自豪。
『到底有沒有用化肥農藥,消費者眼見為實。』他說,大棚種植影像被實時傳輸到食品衛生監管部門數據庫,消費者也可以通過手機360度查看大棚,果蔬種植過程徹底變『透明』,消費者更放心。
與時俱進,觀念轉變纔能致富
對祁萬海而言,2017年是收獲滿滿的一年:全年『農邁特』綠色有機果蔬的銷售額達到了340萬元,他也從一個農民轉變為一名農民企業家。
借助農邁特開心農場和溯源管家系統帶來的便利,祁萬海最近又推出了果蔬眾籌銷售活動。以草莓為例,在草莓下種後,消費者在網上以較低的價格購買。待草莓成熟後,可前往大棚自行采摘,或通過快遞收貨。
『大棚都編了號,消費者訂購哪個大棚的果蔬,就可以通過手機實時查看哪個大棚的日常維護和果蔬生長情況,享受「都市農夫」的樂趣。』祁萬海認為,這種眾籌銷售方式迎合了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消費需求,肯定有前景。
祁萬海的大棚搞得有聲有色,附近一些村民也動了心,紛紛找祁萬海幫忙對大棚進行智能化改造,祁萬海一一答應。『大家一起乾,纔能形成規模,打出品牌。』他說,智慧農業是這些年政府鼓勵的產業,一個棚補貼4000元,鄉親們趕上了好政策。
2017年以來,祁萬海已經幫鄉親們改造了近20個大棚,智慧農業在花莊鎮開始『昇溫』。同時,3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農邁特』開展了種植合作,500多名農民因此實現增收。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祁萬海說,希望乘著十九大的東風,推進電商平臺建設,有更多的鄉親加入到平臺上,大家共同謀發展,一道奔小康。
祁萬海的致富路讓很多鄉親轉變了觀念,也讓他的兒子祁錦瑞堅定了人生方向。
祁錦瑞上大學時正值父親探索有機果蔬種植階段。那時,他和許多農村學生一樣,『寧肯出去打工,也不回來種田』,都懷著要在大城市好好闖一闖的夢想。如今,大學畢業的他回到了花莊鎮,加入到了『農邁特』的創業行列。
『看到父親腳踏實地,種田種出了彩,我也下定決心做一個新型職業農民。』祁錦瑞堅定地說。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