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大姐成網紅一月送1800單外賣
她的目標是努力掙錢回沈創業當老板
『今天吃點兒什麼呢?』『點份外賣吧!』一到飯點兒,就能看到不少『小黃人』、『小藍人』、『小紅人』,騎著電動車,載著保溫箱,在街頭巷尾來往穿梭。外賣,為我們帶來了許多便利,成功解決了每天吃什麼的重要難題,成為現代城市人們工作生活的必備。不過,你關注過這些美味的外賣背後,默默為我們創造便利的外賣小哥和外賣小妹嗎?最近,一位遠在深圳打拼的沈陽人成為網紅,她叫黎靜,是深圳外賣界的『單王』,最多一個月送出1800單外賣。3月21日,面對家鄉媒體的記者,黎靜坦言,這個『單王』真不好當,每月滿負荷運轉,每天都得工作15個小時,回到宿捨累得連惦念家人的工夫都沒有,直接倒床就睡了,有時連做夢都在跑單。
異鄉打拼開頭難
有一次光一單就送了一小時
穿梭在小區、寫字樓之間的外賣騎手,用辛苦與汗水,保障著我們的正常生活,為飢餓的人們送去溫暖、可口的食物。因為他們的存在,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
而在距離沈陽3000公裡之外的深圳,40歲的黎靜用電動車和保溫箱詮釋著別樣的『深圳速度』。日前,以黎靜為主角的短視頻在網絡中走紅,不到一天的時間點擊率就突破了12萬次。有網友點評,每一個努力的人都不應該被小看,大姐加油!還有網友留言,有目標誰都了不起。
黎靜告訴沈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前些年她去遼西搞狐狸養殖,結果因缺乏飼養經驗吃了大虧,一下就賠了四五十萬元。2016年4月,她告別了丈夫和兒子,從沈陽去深圳打拼,在飯館兒打工時,聽說當外賣騎手挺掙錢的,於是她就送起了外賣。
『當時配送站裡有50多個外賣騎手,但女騎手的就我一個。』黎靜告訴記者,剛來時對地形不熟,就像無頭蒼蠅忙著找商家地址、顧客地址,也不會安排路線,有一次光一單就送了一個小時,盡管開著導航,但愣是找不到地方。說實話,當時也想過放棄,但看到別的同事送得風生水起,月月收入過萬,她就暗暗問自己『別人都能跑,我為什麼不能跑』,於是她選擇了堅持。
一年多過去了,如今,黎靜早已對自己負責送外賣的深圳市羅湖區的每個角落了然於心。
每天工作15個小時
月送1800單成『單王』
派送能力、速度和工作時間的長短,決定著一名外賣騎手的業績。雖然是女人,但黎靜一刻不停歇。
每天9時許,黎靜都會騎著電動車離開出租屋,開始一天的送餐之路,一直送到深夜24時許。
『上午11時到13時這個時間段是一天中最忙碌的,晚高峰則是17時到20時,有時同時要掛五六單。』黎靜告訴記者,她從來不等餐,由於乾的時間長了,她會根據各家餐館的出餐快慢,利用等餐的間隙接一些近距離的單子,這樣一來,雖說裡程數多了不少,但接單量也增加了。為此,黎靜配備了四塊電動車電池輪換使用,保證電動車時刻保持電量充沛。而她的午餐和晚餐基本上都是買些包子或餅隨便對付一口,這也是節約時間多接單的方式之一。
盡管乾這一行還不到兩年,但憑借著東北人特有的吃苦勁兒,黎靜成為深圳外賣界的『單王』,最多一個月送出1800單外賣,月收入上萬元。黎靜表示,她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每天至少配送40單。
黎靜坦言,這個『單王』真不好當,基本每天都得工作15個小時,回到宿捨累得連惦念家人的工夫都沒有,直接倒床就睡了,有時做夢都在跑單、接單。
希望多些理解
目標是回沈創業當老板
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份工作都應被尊重和善待。
每當在限時內完成一單,黎靜都有一種滿足感,特別是當訂單者在開門接過外賣那一刻的那句『謝謝』。
黎靜表示,工作快兩年了,不時會有顧客會送瓶水給她,說一聲辛苦了,而且,有些顧客還會主動提出下樓拿外賣。她希望訂餐的顧客們能多理解外賣騎手們,少一些差評。因為收到一個差評就得被扣掉一周的獎金,至少得少掙100多元錢。
千篇一律的工作,風雨無阻地奔波,黎靜的生活就以這樣看似單調的方式延續。
黎靜告訴記者,她的丈夫和孩子都在沈陽,有時累了一天的確會心酸想家,但她不認輸,她的目標是努力掙錢,攢夠本錢回沈陽創業做生意。
沈陽晚報、沈報融媒高級記者白昕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