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北京2月14日電 有一個群體,他們風馳電掣,爭分奪秒;他們態度謙和,拼命奔跑;他們讓幾億人足不出戶享受美食之樂;他們橕起超2000億的市場交易份額。他們總是面帶微信把『祝您用餐愉快』掛在嘴邊,他們是400萬『外賣小哥』,他們是城市裡熟悉的陌生人。
因為職業特點,人們對『外賣小哥』的感情復雜而矛盾。聽聽他們怎麼說。
朴素的苦樂觀
李偉明已經連續兩年沒回河南老家過年了,今年春節他也不打算回去。2015年之前他在濟源一家焦炭廠上班,平時忙於炒股,交往了三年的女朋友跟他提出分手,最後借錢炒股賠了二十多萬後,他選擇北上。
來到北京,李偉明先後換了三個外賣平臺,但一直沒離開這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平均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只要不是系統原因接不了訂單,李偉明一刻也不願停歇。
幸福來自有目標的生活。每天走一萬步以上,大部分時候都是奔跑的狀態。對他而言,吃飯時間是在晚上十點以後,一天能吃兩頓飯就是幸福。
盡管如此,李偉明從沒覺得辛苦,手機提示來了新訂單,他又一次精神抖擻,充滿乾勁。臘月二十七,大部分『外賣小哥』已經回家,李偉明每天能比平時多送二十單左右。
『送外賣付出與收入成正比,2018年再苦乾一年就能把債務還清了。』他說。
送外賣兩年多,李偉明有感動也有無奈。有一次,系統派給他一個距離很遠的訂單,用戶下單到送達用了2個小時,嚴重超時,但這位男客戶不僅沒催單,反而安慰他,『哥們兒,沒事,我幾點吃都可以。』有時候,他收到客戶打賞的幾塊到幾十不等的紅包或者幾塊巧克力,足以讓他記很久,開心很多天。
超時肯定著急,但安全第一
對於因超時在電梯裡急哭的一位同行,李偉明表示,超時肯定著急,尤其就差一兩分鍾,這也跟個人心理素質有關。
『外賣小哥』不守規則,在馬路上橫衝直撞,被吐槽多時。南京交管局的數據顯示,平均每天發生涉外賣送餐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18起。某種程度上來說,『外賣小哥』群體正成為新的『馬路殺手』。
根據外賣平臺制定的規則,『外賣小哥』每個月達到一定的准時率纔能拿到一筆獎金和晉級。同時超時往往引起客戶的差評、投訴,導致『外賣小哥』被扣掉更多的錢。
跟李偉明同歲的朱書文就有因為逆行,來不及剎車將一位路人手機碰掉地上,賠款500元的經歷。
不過,並非所有的交通事故都是『外賣小哥』的責任。李偉明曾經就因為一輛轎車急轉彎且不打轉向燈,自己連車帶人撞到車門上,連翻三四圈的驚險時刻。『我皮糙肉厚,摔幾下沒事兒。』他雲淡風輕地說。
『有時候系統分來太多訂單,根本處理不完,一些訂單超時只能超了,沒有辦法,要學會取捨,安全始終是第一位的。』李偉明說。
跑腿兒也是勞動,值得被尊重
以前朱書文會滿足客戶備注的各種要求,但最近發生的事讓他改變了觀念。
有一次,客戶備注讓他順便買包煙,他照做了。因為平時不抽煙,對各個牌子煙的價格不太了解,聽錯價格的他多轉了幾塊錢給賣煙的老板,最後導致無意中多收客戶幾塊錢而被差評。
事後他反思,市場上互聯網企業推出的跑腿兒服務,收費都是10元、15元起。而自己為『討好』客戶,付出勞動,卻不被理解和尊重,他覺得委屈。
狗年將至,朱書文將在除夕夜趕回河北保定與家人團聚。年後,他會返回北京繼續送外賣,但對未來,他沒有太多打算。他對記者說,自己有一個不太可能實現的新年願望——找到對象結婚。
對於以後的生活,30歲的李偉明表示,會留在北京,但對婚姻,他不向往。『遇到合適的再說,遇不到,一輩子不結婚也無所謂。』(文中人物李偉明、朱書文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