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中國夢·踐行者】鄧麗珍:用一湯一飯一菜溫暖老人心
2018-03-22 15:15:38 來源:金羊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鄧麗珍

  文/圖金羊網記者 甘韻儀

  在廣州市海珠區鳳陽街,55歲的鄧麗珍帶隊張羅了一個『私人定制飯堂』。她與社區的姐妹們一起做健康的拿手菜,在社區長者飯堂關門休息的每個周六,讓獨居老人感受到別樣的鄰裡關懷。

  鄧麗珍是一名殘疾人士,2010年參與廣州亞運會志願服務後一發不可收拾,熱心參加各種公益活動,至今志願服務時數已達2000多小時。

  定制『志愛餐』溫暖老人心

  『一湯、一飯、一菜,用心做出來的飯餐,散發著愛的味道,傳遞出家的溫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次次地上門送餐,不止於送來愛的美食,更有心的陪伴,不是親人勝似親人。』3月20日,『志願服務』主題月活動在海珠區開啟,鄧麗珍帶領的『志愛餐』為老助餐志願服務團隊,被授予『最美志願服務項目』稱號,當天受助對象歡姨被邀請上臺,朗讀了這段頒獎詞。

  鄧麗珍的團隊共有20人,有的是退休人員,有的還在工作,他們分成幾個小組,為15位長者提供服務。這些長者以獨居、孤寡老人為主。

  每周六8時30分,一定會有一個小組的成員,准時來到愛心廚房。作為負責人,鄧麗珍每次必到,確保到上午11時為社區裡的15位長者准備好飯菜。

  志願者們沒有明確分工,食材卸貨、整理食材、炒菜做飯……看到什麼就做什麼。你炒這個菜比較拿手,我就負責洗菜;你切菜不夠快,我就過來幫忙。

  鄧麗珍不到1歲時患上了小兒麻痺,如今出行需要依靠拐杖或殘疾三輪車。但參與『志愛餐』服務,她並不覺得麻煩,有時還自己去采購廚房用品。給長者做飯,需要定期家訪了解老人的身體情況,飯菜要健康,還要顧及老人的疾病。鄧麗珍煲湯最拿手,『現在鮮淮山是時令食材,加入紅蘿卜、蜜棗、少許陳皮,一起煲豬脊骨,健脾養胃滋潤,很適合老人』。

  家住赤崗西路的孤寡老人黎婆婆,2015年年底摔斷了股骨,生活不便,在『志愛餐』團隊的幫助下,她生活得很舒心;家住藝苑南路的葉伯,一開始對志願者們很抗拒,經過鄧麗珍和志願者的耐心介入,他被感動了繼而接受了他們。

  『看到獨居老人們笑得那麼開心,我自己都感到幸福。我要繼續做下去,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我們的隊伍中。』鄧麗珍說,『志愛餐』傳遞的不只是飯菜,還有對獨居長者的陪伴。

  快樂公益融入日常生活

  『我是從2010年廣州亞運會開始接觸志願活動的,亞運會是件大事,我想盡一份力。』提起與公益結緣,鄧麗珍十分激動,就連報名亞運志願者的經歷,她都記得清清楚楚。

  『那晚微風細雨,氣溫很低,我騎著殘疾人車來到97中附近參加亞運志願者面試。雖然身體有點吃不消,但想著這是難得的機會,還是堅持來了。』經過筆試、面試、英語口試,鄧麗珍次日收到了志願者錄取的電話通知。

  鄧麗珍被安排在江南西志願驛站擔任站長。亞運會舉辦前後的一個多月,她幾乎每天都騎著殘疾人車到驛站服務,每天都要工作8小時。

  亞運會結束後,鄧麗珍在廣百新一城志願驛站繼續開展公益活動,除了參與志願驛站及『志愛餐』的工作,雷鋒月活動、福袋傳城行動、祠堂文化節、長者探訪等公益活動,鄧麗珍都不會落下,她還同時參與了『志願在康園』項目。

  在海珠區龍鳳街、江南中街和沙園街的工療站中,從十多歲到五十多歲的智力障礙者和精神殘疾人士都被稱作『康園寶寶』。為了幫助他們學習一些生活技能,志願者們經常加班加點設計一些新奇有趣的課程及活動,鄧麗珍就是志願者中的一員。

  無論在志願團隊還是在街坊中,鄧麗珍都有一個親切的名號——『珍姐』,因為用心服務,很多人都記住了她。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